第6部分 (第1/4頁)
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諂涫諞庀攏�曬胖畈肯壯齟說兀�暈�蚜災��W鑰滴醵��輳�鋇嬌滴趿��荒輳�プ嬉還渤鋈�氖�舜巍J雷詡濤唬��誥┙家醞猓�創用輝焦�こ且徊健3⒚孚退擔河柚�煌�蓯釕階�澳糾夾姓擼�且蛉詹幌靖�皇怯柚��『笫雷鈾鐧弊窕士妓�埃�拔淠糾跡�閫�曳ā#�13)
因此皇帝在乾隆六年,就恢復了木蘭秋獮。巡幸避暑山莊和秋獮木蘭往往是夏至秋返,一般都在兩個月以上,有時還長達三五個月。因此,其絕對巡幸時間遠遠超過包括謁陵在內的各種巡幸活動。以每次巡幸避暑山莊的時間為兩個半月計算,五十二次巡幸,總計時間約在十年以上,相當於皇帝秉政全部年代的六分之一。因此,整個乾隆時期,避暑山莊成了清朝政府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西方傳教士則把它稱為清朝的“夏宮”),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據說清人從東北入關,有三個中心,盛京是老巢,相當岐周,為留都;承德是連線東北、蒙古的關節點,相當宗周,為陪都;北京是控制漢地和中國的中心,相當成周,是首都。騎馬控弦的遊牧民族,一般都有夏牧場和冬窩子,匈奴、鮮卑、突厥、蒙古莫不如此,清朝也是保持這樣的習慣。其目的一是告誡滿族子弟,不要忘本,二是撫綏蒙古,受其朝覲,固其盟好。(14)
為了磨礪自己和滿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地處關塞之外,“義重習武,不重崇文”的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便成為一個絕好的場所。(15)每屆秋獮季節,皇帝總是親自率領八旗子弟行圍較獵,並“時時以學習國語、熟練騎射、操演技勇諄切訓誨”。(16)還採取措施,分別予以獎懲。如乾隆十七年七月作出規定,將從此次扈從行圍的八旗兵丁中選拔騎射較優者充任前鋒、護軍、前鋒校、護軍校;(17)乾隆十八年九月秋獮中,因為扈從行圍的領侍衛內大臣公豐安、侍衛班領副都統揚桑阿、隨從侍衛侯田國恩、領侍衛內大臣阿里袞等“畏縮不前”,“不能騎射”,分別予以“削爵革職,令其效力贖罪”。(18)
乾隆二十三年四月,決定明年巡幸北邊索約勒濟。十二月,副都御史孫灝奏請停止,上諭:比年來戡定準夷,兩路用兵,我滿洲大臣官兵等皆能踴躍奉命,克奏朕功。豈非由躬親整率,習之有素,是以臨事赴機,人思自效,即此亦其明驗矣。
朕今日適閱聖祖仁皇帝實錄,有天下雖太平,武備斷不可廢。如滿洲身歷行間,隨圍行獵,素習勤苦,故能服勞。
今孫灝折內以為索約勒濟,地在京師直北,遠與俄羅斯接界。一似輕車前往,不無意外之慮者,此語尤為笑柄。折內又稱索約勒濟非江浙勝地可觀等語,其言更為荒誕。且南巡之舉,豈僅為山水觀覽之娛?……(19)
乾隆二十四年三月,恭讀聖祖仁皇帝實錄,諭議政大臣等:漢官不能騎馬耐勞,設有緊急之事,邊塞地方,必兼用旗員,方有裨益。漢官何濟於用?遇勞苦之處,旋亦逃亡。上諭:不啻此也,曏者金川及近日甘省候選人員,無不規避者。此不過用備差遣,並非責以軍旅之效。若使之臨陣,將抱頭鼠竄乎。可見唯利是圖,與國事漠不相關。(20)
九月,恭閱世宗憲皇帝實錄,內載皇考諭旨:本朝龍興,混一區宇,惟恃實行與武略耳,並未嘗恃虛文粉飾。上諭:觀此可知實行之勝於虛文矣。我滿洲人等純一篤實,忠孝廉節之行,豈不勝於漢人之文藝?(21)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上諭:馬步箭乃滿洲舊業,向以此為要務。今昇平日久,率多求安,將緊要技藝,全行廢棄不習。因循懦弱,竟與漢人無異,朕痛恨之。如朕已逾六旬,仍每歲行圍木蘭,特欲令滿洲臣僕服習勞苦,熟諳技藝之意。(22)
顯然,把漢人、滿人視為兩個素質與作用完全不同的政治集團。一優一劣,不問可知。
秋獮的三項主要活動是:小圍(圍而不合)、合圍和哨鹿。透過“行圍射獵,正為使官兵等熟悉騎射,不致廢弛”。(23)並立訓守冠服騎射碑於紫禁城箭亭、御園引見樓、侍衛校場和八旗校場等處,“俾我後世子孫,庶鹹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24)
除行圍外,每年在避暑山莊還舉行宴塞,即與蒙古王公一起飲宴,並表演“宴塞四事”,如“詐馬”(馴馬)、“什榜”(奏蒙古樂)等。軍機章京趙翼四次扈從木蘭,據他所記:“上每歲秋獮,非特使旗兵肄武習勞,實以駕馭諸蒙古,使之畏威懷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25)顯然就帶有更強的政治性質了。
從乾隆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