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64章 底線(求月票)
天津的北洋衙門外,護兵持槍正立著,雖是盛夏可那頭上卻依然裹著裹頭布,也虧得是在這北洋衙門外,若是擱其它地方,怕那護兵早就把那裹頭布取了下來,換上涼快的草帽,可這裡總事關衙門體儀,可不容有失。
打從杭州事發以來,這北洋衙門便顯得熱鬧非常,有意圖謀以軍功,來這裡走門路,爭取剿任的,也有各國洋行的買辦紛紛前來售賣軍火的,當然對於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來說,他卻不得不千方百計的調兵遣將。
雖說淮軍最為鼎盛時兵力達十餘萬之多,可打從剿定捻亂起,尤自中法之戰後,這“祖宗經制”的八旗、綠營不堪為用下,全西式練法的地方團練淮軍便隱隱成為“中央軍”,開始駐防全國,成為帝國的擎柱,與各地團練鄉勇一同成為大清國陸上武力的核心,而各省練軍、防軍中又以淮軍為骨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操習洋操、擅用洋械,各省兵勇操練皆由淮軍事的淮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中央軍”。
而作為淮軍的靈魂和締造者,以直隸總督兼署北洋大臣的李鴻章,雖無兵部之名,卻又不得不擔起兵部之實來——調派各路營防會剿。這會受命調動淮軍馳援浙江,剿定杭州亂逆,這如何調兵卻著實讓他一陣頭痛,與其心中,那八旗綠營根本就不在其內,幾十年前髮匪時便不堪一用,更何況是現在,能靠得住也就只有他眼中“幕氣已沉”的淮軍以及部分練軍、防軍。
可這些防軍駐防全國。牽一髮而動全身之下。自然不能悉數調動。於是如何調動、調動那些部隊,便成為近日北洋衙門裡幕僚們爭論的話題。淮軍要調、豫軍鄉勇要動,湘營亦要動,還有直隸、奉天等地的練軍,就在李鴻章費盡心思調兵遣將時,朝廷令唐浩然將“逆亂附眾解往京城”的訊息更是在第一時間傳至了北洋衙門,頓時在這衙門裡掀起了一陣風流來。
“幼樵,這朝廷當真就不怕惹出亂子來嗎?。”
在接到京城的訊息後。李鴻章只覺得一陣氣血上湧,以至於言語中甚至有些不顧朝廷體面。也難怪,他在這邊苦心孤詣的保這大清國的時候,朝廷那邊卻有人不覺事多的在那裡添著麻煩,造著事端,他又如何能不心惱。
“荃帥,當年若不是曾文正公與你苦心竭力剿平發捻,這大清國只怕……可今天,咱們這位皇上啊,非但不知當下之局先重以穩。反倒如此一意孤行,如若疆臣離心。到時候如何收拾!”
張佩倫的語中全是擔憂之色,看著面帶惱色的中堂大人繼續說道:
“現在朝廷令其將仁川的那幾百人解往京城,以唐子然之脾性,其自然會加以拒絕。”
對於唐浩然會拒絕,張佩倫倒是認為理所當然,原因到也簡單,唐浩然於朝鮮統監可謂是護短至極,現在讓他拿著幾百人的腦袋去保住自己的紅頂子,他焉可能同意?更何況那些人中絕大多數都其苦心培養的人才。
無論是個人的顏面,亦或是“為國惜才”的現實,唐浩然都不可能平白的交出人來,他若是不交人,又會惹出亂子來?
“幼樵,現在不是他解不解人犯於京城的事兒?”
李鴻章停止撫須,那雙老邁的眼光朝著門外看去時,目中的愁容越發濃重起來,他曾擔心過唐浩然對朝廷的忠心,而現在當事情到了這一步之後,他反倒憂心唐子然的將來了,畢竟此事之後,其恐怕再難得朝廷任用了。
“而是無論他是否解人犯於京城,這朝廷對其也是信任不在,縱是其解人犯於京,欲揚名之言官見其好欺,定會再次彈劾以為揚名,到那時候,他唐子然勢必為言官口中之肉,任其欺凌,而全無迴旋餘地,可……他又豈能甘為人魚肉?”
對於言官之行,在光緒初年的政壇上,曾鋒頭極健的“清流”人物張佩綸又豈能不知,所謂的“清流”正是言官,官場之中的言官,無論是以剛正不阿、主持清議、議論時政、糾彈大臣出名,進而謀求晉身之道,如湖廣總督張之洞即是言官出身,當年張佩綸、張之洞與寶廷、黃體芳合稱“翰林四諫”,四人皆是靠彈劾大臣揚名。
見大人這麼說,張佩倫便是一陣沉默,即便是他亦無法阻止後晉言官以彈劾唐浩然揚名,以謀晉身。
“如此如說,那唐浩然必反了?”
張佩綸有此緊張的看著面前的大人,以唐子然的脾氣,他既然不甘為人魚肉,那豈不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
“反?”
搖搖頭,李鴻章沉思片刻後,搖了搖頭。
“如若唐子然有十鎮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