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語才一路堅持至今!拜謝!)
第23章 變革(第一更,求月票!)
綿綿秋雨,讓天津衛這座城市倒顯得更潔淨了,那剛剛鋪成的柏油馬路被沖刷得烏黑髮亮,所有的一切被籠在細密的雨絲裡;一切都像是蓬勃帶著簇新的氣息。
確實,現在似乎天津的一切都帶著簇新的氣象。於中國而言,這天津並非只是京城的衛城,作為直隸總督駐地,其並不僅僅只是以李鴻章為首的北洋勢力的基地。而現在當人們談及“中樞”一詞,絕非僅指京城,而多少必須包含天津在內。因為天津不只是一個口岸,而是半個首都。這過去是因北洋大臣專辦外交通商事宜,而現在卻是因北洋大臣李鴻章是議政會“領議政大臣”,而這議政會現在又是決策“國家大事”之地,這“領議政大臣”之位自然顯要非常。
議政會的創立使得地方第一次有了左右朝政的權力,在議政大臣們藉著“新政”之名,從“議政會”把權力往地方上拉的同時,多年來被保守勢力鉗制的李鴻章,便於直隸展開了一系列的新政舉措,至於前幾十的洋務,不過只是“小試身手”罷了。
沒有了保守勢力的鉗制,在李鴻章的推行動下,天津及整個直隸地區,因緣際會地成為清國新政的示範之地,依照李鴻章的計劃推行包括整頓吏治、改革科舉、振興實業、增強軍備等等新政舉措。而其於直隸推行的各種新政措施,更使直隸成為“新政權輿之地”,為全國所矚目。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取代了東北的光芒。
與東北的那個“暴發戶”不同。於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和威望的李鴻章。不過只是剛一推行其新政。便引得了世人的關注與讚揚,這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李,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正是李鴻章和他洋務支撐起了這個帝國的體面,現在沒有了牽絆,這個帝國的再次崛起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從軍工生產,到煤鐵礦開採。從鐵路交通,再到新式教育,在短短的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裡,在李鴻章的推行下,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一千萬兩的借款支援下,天津幾乎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力,引領全國潮流,遠超上海,甚至超過了至今未曾施展新政的東北。
在直隸的新政為世界所矚目,北洋衙門吸引著世人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時。北洋衙門後廳的書房房門開啟了,一個高大的身影走出書房。那堪稱魁梧的身子站在走廊中。書房裡透出的燈光將他的身影投到黑暗的院子裡在;而他卻紋絲不動的站走訪邊。
那綿綿秋雨總會不時的被風吹進走廊,吹在他的身上,秋雨綿綿溼了他的布靴;雨絲飄染頰邊;那蒼老的面孔上似帶著些憂慮,眉頭不時輕鎖著。
“荃帥,這夜涼了,還是進層吧,別涼著身子!”
身後的話聲讓老人轉過臉來,藉著那房中透出的燈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位便是那位因推行新政而為全世界關注的“東方政治家”李鴻章。
在西方人的眼中,東北的唐浩然只是一個“軍閥”,只有李鴻章這位曾被他們稱讚為“東方俾斯麥”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帝國掣柱!
“幼樵,你說,咱們辦的這個北洋大學堂,還差了什麼?”
就在幾個小時前,李鴻章去了北洋大學堂,那是用東局子的舊營舍,仿著唐浩然於仁川創辦的同文學院建起的現代“洋式大學”,可今天去了大學堂之後,他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從未去過國外的李鴻章並不知道西洋的大學是什麼模樣,可在天津除了洋人辦的教會學校,還有唐浩然辦的同文學堂——專門為同文學院輸送人才的學棠,就是北洋大學堂第一期的三百個學生中,也有三分之一來自同文學堂。
“荃帥,聽說同文學院的具以洋為主!”
張佩綸道出了另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來,人們只知道唐浩然創辦同文學院志在育才,卻不知道其是在用洋有育才。
“哦?從何處聽說?”
“經述早先提過一次,經述還曾因此當面質問過子然,問其為何具以洋為主!”
張佩綸隨口說道,與李經方現在一心撲於新政不同,二少爺卻無心新政。
“哦那子然如何回答?”
“子然回答說,洋人又如何?既然是求知識於世界,連國之要務軍事亦可求教於西洋,為何教育不成?大家都說我中國的道德文章冠絕天下,可西洋這船堅炮利,靠的可不是道德文章,靠得的是科學,他倒是想用國人為教務,可問題是誰人稱職?誰能教土木、機械、化學、工程,所以其教授唯能向他國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