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式轉輪手槍,相比這個時代的手槍,其外形無疑更為“現代”。
但轉輪手槍作為警用或者中高階指揮官的手槍還能湊合。用作戰鬥手槍,顯然有些不甚至稱職,即然現在“菲德爾手槍”已經制造了出來,那麼完全可以考慮將其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
“還有,菲德爾先生,我注意到,它的上機匣和槍管是一體的,這樣會不會增加製造難度?畢竟如果有一部工序錯了,便會導致個上機匣與槍管報廢。是不是可以把兩者分開?這樣應該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借鑑另一時空的經驗,唐浩然甚至還指出了其那握在手裡手感極差的握把需要改進。一一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之後,看著盒子炮被裝進木殼中。不知為何。唐浩然只覺得的心思略微一沉。
眉頭緊蹙著,即便是到了司令部作戰指揮室中,唐浩然的眉頭依然未曾展開。
“……除現有的以土木工事為基礎的要塞之外,司令部計劃於沿烏蘇里江直至圖門江口,設定八至十個的築壘地域,其借鑑海軍要塞以永備工事為主,要塞核心為8英寸海軍重炮……”一切都未出乎唐浩然的意料,修建堡壘以抵擋俄軍的進攻,這是實力薄弱時一個極為無奈的選擇,甚至軍令部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在全軍中調配組建了以工兵、專家為主的測量隊,接受軍令部工兵處的直接訓練,以用於修建永備工程。
“那麼計劃投資是多少?需要多少噸水泥、多少噸鋼材?”
“計劃投資為2700萬元,需水泥35萬噸,鋼材……”
一個吉林需要2700萬去修建堡壘,還有朝鮮,還有黑龍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數年間,東北將不得不投資5000萬元去修建陸上堡壘,而這只是“堡壘工程”投資,還不包括其需要的數量眾多的8至42英寸速射炮以及大量的野戰炮、機槍。
盯視著沙盤上的堡壘構造,唐浩然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另一個時空中佔據東北的關東軍,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中,將數以億萬的財力用於修建堡壘,數萬本應發揮作用的部隊,失去了機動力,常駐于山腹堡壘之中。可他們又發揮了什麼作用?
如果他們將上億元的開支用於加強部隊武裝,增加裝甲部隊和火力,又會是什麼結果呢?還有法國,法國的馬基諾防線是人類要塞史上的顛峰之座,可也同樣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笑話,似乎每一個防線最後都成為了笑話。
無論是馬其諾也好,齊格菲也罷,亦或是關東軍的要塞,都被敵人一一故克,而成為了笑柄,現在這遠不及前三者的堡壘,又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或許,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比堡壘更容易發揮作用,畢竟這個時代沒有攻城重炮、沒有空軍,任何一座堡壘對於進攻一方來說都是噩夢般的存在,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堡壘,只需一戰水平的鐵絲網與塹壕,再配以大量的機槍。就可以令進攻的一方陷入噩夢之中……
機槍、塹壕、鐵絲網!
突然,唐浩然的眼前猛然一亮,為什麼要修建那種用鋼筋混凝土建成的永備要塞?為什麼就不能考慮鐵絲網與塹壕呢?只需要給部隊配備足夠的機槍就行了,以現在的步兵密集隊型衝擊,只需要有足夠數量的機槍和鐵絲網,就足以確保要地不失。
最重要的——省錢!
在幾乎每一個築壘地域都有充足的木材,可供部隊修建足夠堅固的土木工事,遍地的原始森林就是最好的築壘原料,完全沒有必要將數千萬資金用於堡壘的修建上,那些金錢理應用在更合適的地方,比如增強部隊的火力,增加部隊的機槍以及速射炮數量。
“咚、咚……”
手指輕擊著沙盤臺沿,一直盯視著沙盤的唐浩然突然把視線投向另一個年青的青年軍官,許志遠,他是軍令部工兵處的土木專家,甚至東北軍的第一個體系化的“土工作業條令”正是由其草擬,儘管他並不是一名職業軍官,只是一名土工專業畢業生,但他卻擅長試驗,正是透過一系列的試驗,使得他擬寫了那份條令。
也許可以交給他研究一下野戰工事的永備化,就像另一個時空中一戰的塹壕一般,其不正是由大量的野戰工事,配以少量碉堡組成的防線嗎?以一戰那種火力,雙方尚不能突破彼此,更何況是在這個時代?
打定注意之後,唐浩然並沒有立即否認這個要求,而是出言詢問道。
“這些堡壘的建設前提是鐵路築通,畢竟需要運送大量的物資,鐵路不通,物資很難運過去,不過,我們也可以另起爐灶嘛,比如,可以研究一下野戰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