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 (第2/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會被刷下來,如果被刷下來的話……也許,他再也沒有機會出去見世面了。
六年前,不過只有十二歲的他隨家人移居東北,五年前在學堂裡讀了三年的書,雖說在農技課上學會不少農技,可李龍並不想把自己的人生浪費在這田間地頭。
地理課掛圖上的長城、大連、兵艦……一個從未曾見過的世界在吸引著他,在小學畢業後,他曾希望進城做工,但在這個邊境小城,城市裡並沒有多少工作機會,除非去數百里之外的濱江,不過,父母那一關卻又過不了。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自然希望他能夠留在身邊。
而且更重要的是,早在十六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壯丁團”點了備,等待著十八歲的徵驗,對於服役,他並不牴觸,一方面服兵役可以讓他去見世面,另一方面,服兵役也是國民的責任,至少在小學課堂上,他知道了什麼是國民,什麼是責任。當然對於父母來說,他們之所以贊同他服役,恐怕並不是因為什麼國民啦,什麼責任啦,而是因為“榮民授田”!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然希望兒子能夠獲得一份田產。
不過現在,他唯一擔心就是能否驗上兵,如果驗不上的話,那麼他就只能服的國民役了,這又有什麼意思呢?所謂的國民役,不過就是三個月短役,只是在本地營管區接受三個月的軍事訓練,然後退役返鄉入壯丁團,如此而已,嗯,還有三個月每3元的津貼費,從津貼金上就能看出區別來——服兵役的津貼費每月是4。5元。
清晨時分,在滿洲里團管區長官處的大門前,已經排出了一長排隊伍,這些都是來自各村鎮的青年,他們都是拿著營管區開出的徵兵令,來這裡進行最後一次驗兵。
八年,是一個輪迴。
與八年前相比,兩年前,東三省總督府透過了“兵役法”,兵役分國民、常備兩種,規定年滿18~45歲的男子,不服常備兵役者皆服國民兵役;平時按規定訓練;戰時應徵。常備兵役又分現役、正役、續役。20~25歲男子應徵入營,服現役3年。期滿退為正役。為期6年,平時在鄉應赴規定之操演,戰時應召回營。正役期滿轉續役;40歲止;任務與正役同。
在過去的兩年間,軍令部在各地陸續設定營管區、團管區以及旅管區。作為兵役機構,從兩年前徵召第一批義務兵,到現在,以義務兵構成軍隊的主體,實際上就是一種銳變。也正是從那時起。東北軍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支近代化武裝——一支建立在近代義務兵役制度上的武裝力量。
而在這一體系之下,營管區負責管區內壯丁團的組織與訓練,併發出征兵令,接到徵兵令的新兵於團管區接受徵驗,徵驗合格後,既送至旅管區接受訓練,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是東北征兵的時候,不過儘管現在東北的百姓已經慢慢的適應了徵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種兵役。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站在鋪子裡的掌櫃用感嘆的語氣說道著,似乎對於他來說,他永遠都無法接受這種強徵硬拉。
“掌櫃的,您可不能這麼說,要是傳到李警官的耳朵裡,吃個大嘴巴不說,沒準還得弄上個侮辱軍人罪……”
一旁的夥計話音不過一落,先前嘮叨滿腹的掌櫃臉色頓時一變。
“好好的幹你的活去,亂說什麼話哪!”
嘴裡這麼嚷著,可掌櫃的卻小心的朝著左右看去。生怕自己的話傳到旁人的耳朵裡,被警察抽上幾個大嘴巴沒事兒,可若是被定上了侮辱軍人罪,最輕那也得服一個月的勞動役。
軍人是光榮而又榮譽的稱號。在東北,可不是嘴上說說,再普通的人穿上軍裝,那也是高人一等的,而且還是有法律保障的,對軍人的辱罵是會治罪的。在過去的那些年,不知多少人因為一句“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惹出了禍端來。
“瞧你這破嘴……”
恨不得想抽自己一個嘴巴的掌櫃,讓夥計這般一提醒,那臉色頓時就是一變。
“哎呀,咱們可真得謝謝這些後生,若是沒有他們為國盡忠,又豈有咱們的好日子……”
嘴邊這般嘮叨著報紙上的“官方說詞”,掌櫃的又對夥計吩咐道。
“瞧這天可是有點熱了,這些人驗下來,不知道得到幾點那,樑子,你去拎壺茶給弟兄們送過去,別渴著弟兄們了……”
截然不同的有如變臉般配的態度就這麼在掌櫃的臉上變幻著。幾分鐘後,當青年們用感謝的言語謝著送茶的夥計時,那掌櫃則心安理得的於門前享用著他人的感謝,似乎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