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2/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壓榨原料使成細粉……”
工廠的煤氣來自煤氣廠,而煤氣廠則是煉焦廠的一部分,至於煉焦廠則又是鋼鐵廠的組成部分,往往每一個工業專案都是一個複雜的配套工程,而在規劃仁川的工業建設時,唐浩然不此一次碰到這樣的問題,在一片空白中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總需要解決太多的問題,若是不解決工業配套問題,恐怕就是這座玻璃廠就需要另建的煤氣發生爐。
也正是在這個認識到建立工業配套重要性的過程中,唐浩然充分的認識到產業規劃的重要性,合理的產業規劃不僅可以加快工業的發展,推行重點專案的建設,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的節省投資,也正因如此,在最近一段一時間,他一直研究著後世的計劃經濟,透過制定科學的經濟計劃,推動特區的工業建設。
“……其工藝過程是:以鐵吹筒探人池爐內,蔽取少量玻瑞液,取出後拈轉吹筒,使玻璃液成球形。復置半球形鐵植內繼續轉動。鐵借內應有少許冷水,使玻瑞液溫度降低,。且使球形均正。同時,以水冷卻吹筒被灼熱的一端,以便於把持。再將吹筒探入爐內,二次能取玻瑞液,如前法操作,如是多次,至玻瑞所成之球直徑達二十公分左右時,即置於汽形鐵摘內,以水冷卻吹筒的下端,而從上端吹氣,並時時轉動,使球形逐漸漲大,成為空泡,薄均勻。如少冷卻,即入烘爐再次加熱,使玻瑞泡熔化變軟,再從熔爐取出垂於一深地槽內,從吹筒上端吹氣,於是玻璃泡漲大變薄,且因重力而向地梢內墜長,成為筒狀。此時玻璃厚薄尚不均勻,尤其底部較厚,但玻筒已冷卻凝固,不能再吹,則再入烘爐加熱,待熔化變軟後取出,在深地槽內擺動旋轉,同時吹氣,務使玻筒均勻而薄,如又冷卻,則再入烘爐。如是者凡數次,最後成一長約二米多的厚薄均勻的玻瑞筒。”
在馮玉林解釋過吹筒攤片法之後,一直默默觀察著玻璃片生產過程的唐浩然,此時已經在腦海中反覆將後世看過的玻璃生產工藝與眼前的工藝貫通起來,這會便將新工藝直接說了出來。
“玉山,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採用有槽子磚的耐火體,被壓入粘滯的玻璃液中,當沉入到足夠深度時,玻璃液在靜壓力作用下,沿槽子磚下部孔壁上升,由於表面張力作用進而形成有點像蔥頭一般板根,在引上機,這引上機就是一臺牽引機,上面有石棉輥,然後在其牽引下,粘稠的玻璃體不斷上升,我想玻璃體同時內外兩側受冷卻作用,玻璃便能逐漸冷卻,形成一定寬度的玻璃原板,這樣的話,會不會比現在的這種工藝生產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此時唐浩然介紹是後世的有槽垂直引上工藝,春是是1908年比利時人艾米爾?弗克發明,故而在後世被稱“弗克法”,是20世紀中早期普遍採用的一種平板玻璃製造工藝。其不足之處是邊子厚,切出量小,玻筋較深,有效作業時間短。在冷卻作用、槽子磚深度、熔化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引上速度快,板面薄;速度慢,則板面厚,不過這種工藝方法保證玻璃帶的寬度在成型中保持穩定。
相比於現在的吹筒攤片法其生產成本低,且生產速度快,不過因為只瞭解相應的文字資料,因而唐浩然只能在文字上對這種工藝加以表述。
雖說只是三言兩語的說出一個想法,但是跟在德國技師後面學習數月玻璃生產技術的馮玉林,先是皺眉思索著,並拿出記事本於紙上繪製著草圖,很快他便明白了大人的想法,連聲稱讚道。
“大人您這個法子應該可行,不過,估計得和機器局一起想想辦法,畢竟,在機械上我也是外行……”
在後世這法子可是用了幾十年,怎麼會不可行,心知其在機器上是外行的唐浩然立即同意了他的要求。
“你直接和機器局那邊聯絡就行了,現在機器局增加了幾百臺裝置,這研究和生產機器原本就是他的本職,”
說著唐浩然又把話峰一轉。
“好了,今個工廠就看到這吧,怎麼樣,試驗室準備好了嗎?”。
這次唐浩然之所以會來玻璃廠,倒不是向其提供新式的玻璃生產方法,這不過只是一時想起罷了,來工廠最重要的目的,卻是為了製造一個劃時代的發明。
“瓶有內壁和外壁,內壁如鏡子一般,鍍上一層水銀,而兩壁之間像燈泡一樣,抽成真空狀……”
在玻璃試驗室中,唐浩然拿著圖紙向廠中的德國技師解釋著自己的想法,那是一個雙層瓶的圖紙,——沒錯,就是保溫瓶。
在見慣了每一次喝茶都需要現燒之後,唐浩然總會想到後世的暖水瓶,其原理非常簡單——真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