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2/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月旗能光明正大的刻於漢城“忠烈祠”,甚至能於青年中時興起來,到時候……”
不待陸皓東把話說完,鄭士良卻突然笑說道。
“獻香,若是那樣的話,不定會給唐大人惹出麻煩來!”
“麻煩?”
陸皓東搖搖頭,迎著好友的笑容道出了自己的另一層想法。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唐大人於朝鮮銳意進取、操練新軍,或許他日唐大人自會揮兵國內,以復中國,至於這旗嘛……至少能催上一催,如若這旗傳至滿清朝廷中,安臣,你覺得滿清對大人還會如現在一般信任嗎?到時候,大人將如何自處?”
(這可是5000字的大章,差不多也算是加更了吧!求月票!)
第121章 彈劾(第一更,求月票)
北京紫禁城大殿中,此時顯得肅穆非常,作為皇帝的光緒的坐在龍椅上。奴才和大臣們都肅立站於殿中,這些大們雖然都是蟒袍補褂、朝靴朝珠,心情到底不同。這陣子朝中事務總是爭執不斷,似乎就沒有什麼消停的時候。
所爭的無非就是當前第一緊務是修鐵路重要,還是買軍艦重要,表面上看似臣工們都忠於國事,為國事操勞,可任誰都知道,這實際上卻是黨爭,卻是帝黨與後黨之間的角力,當然更準確的來說,卻是中央對地方的打壓,對李鴻章的打壓。
面對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以試圖將購艦款轉用鐵路的企圖,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李鴻章自然有他的應對之策,一方面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時間的同時,另一方面卻藉助英德公司向兩國公使施壓,以確保購艦款不至被挪用,同時又藉此與兩國公司進行談判,藉口朝廷反對將價格壓下。
今日這朝中的氣氛之所以古怪,就是因為李鴻章的一份奏摺,其已與英德兩國達成協議——自英國購進兩艘戰鬥艦及兩艘防護巡洋艦,又與德國購進三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多艘雷擊艦,一千六百萬兩的款子更是讓其以“為免中途漲價、鎊虧”之名,悉數打於兩國船商。
換句話來說,那銀子被李鴻章花了個乾淨,甚至就連同旅順港的改建所需的一百萬兩,都被北洋築港公司拿到手——那是朝鮮的一家公司。
這一記響亮的耳光只扇得翁同龢等人頭暈眼花,儘管他們一面彈劾李鴻章大膽妄為,一面要求毀約撤款。可誰都知道。無論是違約亦或是轉售。朝廷都會虧空幾百萬兩,這個責任沒人願意擔,這般爭持中,軍機大臣們無不是理智的保持中立,雖說他們需要清流言官在朝中張目打壓地方,可卻也是藉此令地方大員靠近他們,準確的來說是靠近太后。
爭持了近一個鐘頭,眼瞧著沒有結果。坐在龍椅上的光緒開子口,他的聲音談不上響亮,甚至顯得有些氣血不足,而且又極為緩慢。
“……多年以來,李鴻章兢兢業業,操勞外交、軍務,可謂是焦心勞思,雖偶有失誤,可卻也是為國事。朕焉能不知,今次李鴻章雖有妄為之嫌。卻也是心存國事……”
這一段話相當平和,聽上去還是親切有理的。似乎是有為其開脫之嫌。可眾所周知,現在“東顧之憂”日緊,日本眼瞧著一副亡國的勢頭,在這個時候朝廷自然離不開李鴻章,更離不開他的淮軍,這淮軍駐防全國為大清國的擎柱,若是動了李鴻章,不定會惹出什麼後患來。
“至於言官,為耳目之司,朕屢求直言……”
光緒收住話頭,不再說話,用幾句套話結束了這件事,其實事情遠沒有結束,大家都明白這件事的結果——誰也傷不著傷半分,只是這次李鴻章有了當年建北洋,購艦款被挪用的前車後,反應更快,直接來了個先斬後奏。
見皇上止住了話兒,百官們山呼萬歲,再次叩拜,起立,按順序站列殿前。
禮讚官正要宣佈皇上起駕,言官行列中突然閃出一員官吏,此人身材瘦小,尖嘴猴腮的長了一副馬臉,他搶上幾步,跪在殿中,高高託著一疊本章,高聲喊道。
“臣,刑科給事中閆崇年,為朝鮮統監唐浩然意圖亂朝鮮局政之禍舉,有疏本上奏,請聖上過目。‘眾官為之一驚,光緒不由一愣,又是彈劾朝鮮的摺子。頃刻之間,閆崇年的奏章已展示在御案之上了。
大殿裡頓時寂靜無聲,所有的滿漢官員都望著閆崇年,耳朵卻仔細聽著龍椅上的聲息。有人惴惴不安,有人暗暗高興,自然也有人無動於衷。但這一切都只能放在心裡,若形於詞色便是失禮,將被當殿糾參處分。
看罷奏章,光緒那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沉下來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有人彈劾唐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