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的幾個弟子和家人。王陽明向來是把府邸的事務全權交給一個總管家,但王陽明識人不明,這個老管家在王陽明死後王家陷入財產爭鬥的危機時,束手無策。王陽明的弟子錢德洪本來負責王陽明的親生兒子王正億的教育工作,想不到所有人都把這個孩子當成財富的源泉,紛紛想控制他。以至於王陽明的弟子們好不容易才把王正億從那個不祥的伯爵府搶救出來。
表面上看,王家後來逐漸衰落是內部爭鬥和當地討厭王陽明心學的地方官合力的結果,實際上,王陽明如果能把戰場上十分之一的能力轉移到家族事務上,他的家族也不會有內訌。
這就是王陽明的另一面。然而,這不可能也永遠不會讓他作為心學大師和用兵如神的軍事奇才的名譽受到任何損傷。恰好相反,正是這種人人都會有的人性中的負面因素,才讓王陽明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印象:他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性情中的凡人,而不是什麼在神壇上一本正經的神奇聖人。王陽明的另一面更告訴我們:人人都有缺點,但如果能全心全意發揮良知的力量,人人都能成功。
第五章 心學對我們有什麼用——強大內心的終極武器
我是自己的上帝
眾所周知,王陽明心學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簡易明快的哲學之一。無論是它的思想,還是表達思想的語句都讓人一目瞭然。王陽明心學又是一門實用的哲學,它告訴了我們極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同時也為我們每個人規劃出了一張完美的、直觀的人生路線圖。王陽明心學對我們有什麼用,答案已不言自明。
它首先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極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人平等。”
有一天,那個個性極強的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都見到了什麼?”
王艮以一副異常驚訝的聲調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我們應該注意,王艮這句話別有深意。王艮來拜王陽明為師前就是狂傲不羈的人,拜王陽明為師後,也未改變“傲”的氣質,王陽明多次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終認為聖人是遙不可及的,所以他說的“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在譏笑王陽明的言論:“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聖人,我怎麼就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多聖人啊。”
王陽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於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王艮尷尬地一笑:“都是聖人。”
王陽明點頭說:“對!人人都是聖人,誰也不比任何人差。”
他的另外一名弟子叫董蘿石的也出遊歸來,同樣興奮地對王陽明說:“今日見一怪事。”
王陽明問:“什麼事?”
董蘿石興奮地說:“見滿大街都是聖人。”董蘿石和王艮不同,他是真的悟透了王陽明“人皆可成聖”的思想,所以王陽明只是淡淡地回道:“這算什麼怪事,常事罷了。”
無論是對不懷好意的王艮,還是發自肺腑的董蘿石,王陽明的訓導只有一條:人人確實都是聖人。
那麼王陽明憑什麼說“人人都是聖人”呢?
在他的文章《書魏師孟卷?乙酉》中,他給出了答案。魏師孟是王陽明弟子魏良輔的弟弟魏良貴,他的幾個哥哥都拜到王陽明門下,學習心學,對於王陽明“人人都是聖人”的論點,他覺得不可思議。1525年,他來請教王陽明:您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可堯舜是如此偉大,凡夫俗子怎麼可能成為他們那樣的聖人呢?
王陽明解釋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惡,“是非”屬於智慧,“善惡”屬於道德,聖人也不過是既有智慧又有無懈可擊道德的凡人,而你一出生就具備這兩種素質,所以你就是個潛在的聖人。只要你按良知的指引去思考做事(致良知),那就是聖人了。自然而然致良知的,是聖人;勉強自己而致良知的,是賢人;不肯去致良知的說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那就是愚人。雖然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但他的良知卻仍然存在。如果能致良知,那和聖賢就沒有區別。也就是說,聖愚的良知是一樣的,只要肯“致”,那就是“人人皆可為堯舜”。
在《傳習錄》中,王陽明重點指出,良知在人,永遠不可能消失,即使是盜賊,你喊他賊,他也不愛聽,這就是良知永遠存在的體現。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慾所遮蔽,並不是說他沒有良知了。正如烏雲遮蔽了太陽,你能說太陽消失了嗎?
關於“盜賊也有良知”這個論點,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