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在當時卻失效得厲害。
桓帝劉志統治時期,天地失序,綱常大亂。百官像太監,對國事無法過問,太監像百官,行使百官乃至皇帝的權力,左右國家大事。
公元163年秋,劉志縱貫太監,指使太監們大肆打擊當初不同意選他當皇帝的那幫士大夫。
劉志藉助太監從大將軍梁冀那兒得到實權,為了報恩而縱容太監,大肆行賞諸太監,無形中為國家埋下大患。太監的宗族、門客也乘勢巧取豪奪,強徵暴斂。太監們的兄弟、妻妾們的哥舅,都去郡縣當掌管,危害鄉里,以國家徵收為藉口,強要不來的東西就明搶。
這些地方的人民都被他們毒害。使得人民不堪忍受被殺被搶的悲慘命運,一起入草為寇,勉強偷生。
太監弄權,皇權旁落,國家傾危,蒼生陷於水火。
如果曹騰活到現在,一定會為之扼腕嘆息:當年那個能辭會賦、雙目不離書簡的少年皇帝已死。
以李膺為代表肩負國家命運前途計程車大夫們看不明白問題的癥結,以為只是太監作亂,積極吹響迎戰太監集團的號角!
數年來,五侯等太監集團直接從皇帝那兒要官,私自委派官員到各部各地方,負責典選人事的尚書令朱穆閒得打盹。整個朝野都認為尚書府形同虛設。
尚書令朱穆預備後事彈劾太監,事情不成反被誣陷。朱穆生性剛烈,沒多久,背上長毒瘡悲憤離世。躺進了事先預備好的棺材,埋進新近看好的墓地。
管子云:“曹黨起而亂賊作。”結黨營私在漢朝被看作陰謀叛亂,跟國家分庭抗禮的重罪。“曹黨”不但挑戰皇帝權威,還會蠱惑士子百姓,產生惡劣影響。導致賞罰不從,政令不行,戰爭不勝等後果。
歷朝歷代都不允許除朝廷和皇帝之外的“曹黨”出現。
如果因某種信念和利益聚集在一起的部眾推舉一位領袖,眾人在領袖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就可能危及到皇帝的統治地位和國家安全。
洛陽是東漢的首都,是天下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要當官,要實現抱負,當然要跟朝廷政權中心緊密聯絡。
洛陽從官學的太學、經學院,到未經許可只要有學生就可以開門授課的學堂更加繁盛。另外加上投在某某官宦門下的門生、門客等,士子總數約有兩三萬人。
雖然朱穆死了,成百上千計程車大夫還會站起來,他們和太監之間的風雲對決在所難免,只不過缺少爆發的機會。
即將到來的一場名冠中國古代歷史、長達十餘年之久的“黨錮之禍”,將這一切演繹得淋漓盡致。
將士大夫陣營和太監集團的對峙推到檯面的,竟然源於一個官員的葬禮。
公元164年2月,朱穆的繼任黃瓊去世,短短時間死了兩位尚書令,天下想要靠正常途徑做官入仕計程車子們感到萬分絕望。他們將對前途的無望,和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化成對逝者的悲傷,爭相趕來為他送葬。四方遠近名士六七千人趕來為他送葬,此事震驚太監,於是便派人打扮成送葬者,前去探聽訊息。
士大夫如此興師動眾,太監終於等到了機會,將士子大夫們的言行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並且認為他們有可能要造反。
劉志也知道,國家並不能依靠這些太監治理。他開啟香薰,拿出太監唐衡為他泡製的香餅深深地吸一口,無比沉醉地閉上眼睛,發出輕輕一哼。而後半睜右眼:福,你們享著。累,他們受著。不挺好嗎?
七八個分列兩邊跪坐的太監瞬間交換眼色。長著倒八字眉的徐璜想辯駁,被上唇厚下唇薄的趙忠用眼神制止。
趙忠原本是個木匠,因一相面奇人說他上眼白太多難有善終,便憤而自宮改行當太監。整日跟錦衣玉食混在一起,總不會不得善終吧。
他們既不想得罪皇帝,又不想讓士大夫們嗅出味道,費盡心思琢磨出一條歷時持久的對策,無聲無息地凌空撒下一張奪命大網。
公元166年,太監們以遭逢日食為藉口,決定選拔一批人才。借皇帝之名下詔給三公、九卿、年俸兩千石的校尉,讓他們舉薦符合要求的賢才忠臣。其實他們想要掌握三公九卿們的人脈,究竟誰和誰瓜葛。先建立名冊,摸清底細,再一網打盡。
士子、學子們並不知道這是太監們設下的戰局,還以為屬於他們的春天已經到來,呼朋喚友奔走相告。名冠世界的超級大都會洛陽正醞釀著一場血雨腥風。此刻正在上小學的曹操情況又能如何?
舌下潛流生禍患
太學小學部跟大學部雖然同屬一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