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府中竭盡心力地結交權貴,用禮賢下士的手法獲得了很多掌權人物的好評;其次,他請求直魯古允許他到伊犁河附近召集四處流亡的乃蠻部族,把他們編成一支軍隊;最後,他和西遼的勁敵花剌子模國取得聯絡,相約共圖西遼,事成之後,把西遼國的西部數州割讓給花剌子模。
當時人人都知道屈出律在招兵買馬,圖謀不軌,只有呆頭呆腦的直魯古不相信屈出律會如此忘恩負義,但很快,他就不得不相信了。
1209年,西遼國撒馬爾罕王斯曼造反。直魯古大怒若狂,集結軍隊討伐斯曼。屈出律認為時機已到,舉兵反叛,從他的駐地直趨都城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虎思斡耳朵)。直魯古氣得死去活來,終於相信世界上有白眼狼這回事,他慌忙召回討伐斯曼的遠征軍來對付屈出律。就在都城下,屈出律和他恩人的軍隊展開慘烈的廝殺,結局是他被打得狼狽而逃。
屈出律雖然戰敗,但元氣未傷,對虎思斡耳朵城依然虎視眈眈;直魯古雖然勝利,但他的厄運正快速地逼向他。斯曼因沒有遇到直魯古的遠征軍,所以聯合花剌子模軍輕易地越過錫爾河,攻擊西遼國的邊防重鎮怛邏斯,西遼邊防軍如山崩一樣潰敗,向都城全線潰逃。不知什麼原因,斯曼、花剌子模聯軍並未追擊西遼殘兵,但直魯古看到哭爹喊孃的殘兵來到城下時,心慌意亂。屈出律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親自帶領一支機動部隊,繞過城鎮,兵臨都城。在猛攻三晝夜後,都城城陷,屈出律以西遼國最高領導人身份進入該城,他成為皇帝,直魯古則被他奉為太上皇。現在,屈出律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從一個流亡的王子昇華成一個帝國的皇帝。
不過,屈出律很快就用事實證明他是個毋庸置疑的蠢材。遼宗室一向信奉佛教,但西遼國的百姓大都信奉伊斯蘭教。耶律大石和他的繼任者主張信教自由,所以西遼征服領土的百姓還能忍受這些外來者。可屈出律登基後命令帝國百姓只准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徒必須無條件地改信佛教。
只有愚蠢透頂的人才會干涉別人的信仰自由,屈出律很快就陷入伊斯蘭教徒牴觸的驚濤駭浪中,他運用高壓手段為他的政策保駕護航。當他攻陷效忠直魯古的城池後,立即召集該城的伊斯蘭祭司們,命令他們改信佛教。那些不同意信仰佛教的伊斯蘭祭司們很快就被釘死在伊斯蘭教堂的大門上。
有智慧的人已經看到,屈出律正坐在火藥庫上,只需要一點火花就能把他送到西天佛祖的懷裡。但屈出律渾然不覺,當他發現西遼的大部分地區都紛紛獨立,而他只控制著可憐的一點點領土時,厄運之神已來到他身邊。
屈出律有一天坐在龍椅上望向東方,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故國乃蠻,又忽然想起了滅亡故國的成吉思汗,他馬上就從龍椅上跳了起來,釋出總動員令,他要東征,消滅成吉思汗,恢復乃蠻王國。
也就是在他準備大展宏圖時,火都的游擊隊和他的邊防軍接上頭,兩人都有雄心壯志,但實力上卻是半斤八兩。不過他們都信奉“團結就是力量”的格言,開始向巨獸大蒙古國邊境做偵察式的持續不斷的攻擊。
成吉思汗當時正和金國全面開戰,臣服金國後,先是蔑兒乞人問題,然後是朝鮮半島問題,接著是泰加森林問題,直到把這些問題徹底解決後,他才嚴肅、正式地面對屈出律的西遼。
戰爭計劃很快被制訂,擔當進攻西遼重任的是哲別。這件事沒有一點難度。成吉思汗對西遼的瞭解恐怕比屈出律本人要深,畏兀兒和西遼是鄰居,自從脫離西遼後,就成了成吉思汗忠實的爪牙和情報員。西遼的一舉一動都被畏兀兒人一字不落地傳遞到大蒙古國,所以成吉思汗知道,西遼此時人心不穩,城池也不堅固,確切地說,哲別這次西征,最艱鉅的不是戰爭,而是地理環境。
從克魯倫河到西遼國,路途達26000公里。先要穿越蒙古草原,然後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爾泰山,之後還要經過天山高高低低的山地,那裡絕大多數山峰高達海拔5000米。最後,他們會來到離西遼都城東方80公里處的伊塞克湖。艱險的路途和高原反應,是蒙古人必須要克服的重大問題。
成吉思汗只給了哲別兩萬人馬,同時要求畏兀兒人出兵兩萬,成吉思汗對哲別說:“這四萬人馬足夠滅亡西遼。”哲別謹慎地回答:“應該是。”成吉思汗提示他:“打出信教自由的旗幟,你計程車兵都不用拔刀,西遼就會被他自己的人民滅亡。”
哲別對成吉思汗的話從未有過半分懷疑,他帶領兵團從西遼東境進入,真的是未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西遼國大部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