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在東京時,他們為建立一個革命團體的事反覆商討過。劉揆一到了長沙後,便全副心思投入到組建這個團體的活動中。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各方面就緒了。這個團體取名華興會,對外叫華興公司,以辦礦業為公司業務,在長沙城南門外租一間屋,正式掛牌營業。入會者叫做入股,發給股票,股票即會員證。聯絡的暗號為:同心撲滿,當面算清。這兩句話,聽起來像是生意場中的行話,其實隱喻“撲滅滿清”之意。
黃興當時公開的身份是明德學堂的體育教習。明德學堂的監督胡元倓也曾是留日生,明知黃興在從事革命活動,他也不加干涉。為了更好地掩護自己,黃興在回國途中,於上海參加了聖彼得堂的宗教儀式,並由該堂中國籍會長吳國光出具介紹信。一到長沙,他便轉入長沙聖公會,與會長黃吉亭牧師成了朋友。
華興會成立之初,會員近百人,黃興被推舉為會長,劉揆一為副會長,會員中有幾個很活躍的人物。一個是章士釗,長沙人,20歲。一個是宋教仁,桃源人,22歲。這二人都是激進的排滿派。還有一個胡瑛,只有16歲。胡瑛是湖北人,少時隨父母來湖南。不久,父親和兄長都去世,他便依父親的一個故友長大。他那時在明德學堂讀書,受黃興的影響傾向革命。胡瑛人雖小,卻聰明膽大,黃興喜歡他,讓他參加了華興會。另有一個河北人張繼,22歲。他也是留日生出身,與章士釗是好朋友,此時在明德學堂任歷史教習。
華興會的宗旨為“驅逐韃虜,復興中華”。黃興和劉揆一認為不能仿效法國大革命發難於巴黎、英國大革命發難於倫敦的辦法,因為英法為市民革命,而非國民革命,中國只宜採取雄踞一省、以一省帶動數省、從而取得全國革命成功的辦法。他們分析了湖南的情況,認為湖南具備首義之省的條件:一是湖南學界士紳界思想日見發達,二是湖南市民思想日見開通,三是湖南眼下荒情嚴重,易於號召。此外,湖南還具備一個較外省更為有利的條件,那便是湖南會黨眾多,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哥老會。
湖南哥老會各派系紛紛佔山結會,開堂放票。他們不僅互通聲息,而且還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哥老會有密切的聯絡。黃興、劉揆一根據各方面的調查,估計湖南各種山堂會黨的徒眾約有12萬人,若把四川以及長江中下游各省的人加起來,則有6、70萬。這些會黨的頭目不少已和朝廷結下了大仇,願意加入排滿的行列。會黨徒眾多有武功,能開槍放炮,且不怕死,敢於鋌而走險。若把他們組織起來,會很快成為一支推翻朝廷的強有力的軍隊。黃興一向留心會黨,知道長江流域各省的哥老會有一個眾頭領所共同欽服的首領,此人名叫馬福益。
還在東京的時候,黃興對劉揆一說起馬福益的事,劉便將自己與馬的那段往事告訴了黃興。黃興希望劉揆一利用這段關係。回國後,他們四處打聽馬福益的蹤跡,卻無法找到。一個多月後,劉道一從東京回來,將楊度所說的尋找方法告訴黃興和哥哥。黃興笑道:“國內四方豪傑都不知道,國外的一介書生反而有他的聯絡暗號,真是有趣得很!”
按照楊度所提供的三馬訊號,劉道一在雷打石窯場裡與馬福益的部下馬樹德取得了聯絡,並透過馬樹德見到了馬福益。在民族大義的激勵下,馬福益同意與黃興見面。在一個寒冷的雪夜,馬福益與黃興在湘潭茶園鋪的廢煤洞裡見了面。當馬福益得知陪同黃興一起來的那個年輕人,便是自己尋找了多年未曾謀面的救命恩人劉揆一時,激動萬分,他向劉揆一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以謝大恩,然後慷慨從命,義無反顧地與黃、劉歃血盟誓,共圖大業。
鑑於馬福益的哥老會內部複雜,良莠不齊,黃興不讓馬部集體加入華興會,而是在華興會外建立一個名叫同仇會的外圍組織,任命劉揆一為同仇會中將、馬福益為少將,自任大將,並定於慈禧太后壽辰日——十月十日夜裡在省城長沙起義。
正當黃興、劉揆一等人為起義的錢款發愁的時候,楊度從東京匯來了兩萬銀元。真好比雪中送炭,華興會的同志們莫不為楊度的慷慨支援大為感動。他們也不去深究一個留日的窮學生怎麼會突然有這樣一筆鉅款,發了一封感謝電後便把銀元分派大用場。
首先要買槍支。他們計劃買500支長槍,100支短槍,十萬發子彈。當然,兩萬銀元遠遠不夠。於是撥出一萬到漢陽兵工廠打通關節,先買五十支長槍,十支短槍,五千發子彈,再買一匹大白馬,由道一派人悄悄送給馬福益,叫他先行訓練骨幹。剩下一萬元留作活動經費。黃興派宋教仁和胡瑛去武昌建立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