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和花費了許多心血;光是每位名角的生平經歷、表演特點等相關資料就看了幾個月。
原本他只是因為劇組需要13人的劇本,而敲定了這個題材,進而開始創作,但寫到現在,他已經對這13位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大神”的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打算寫新戲了。”他對其他評委說。這些評委有演員有導演也有製片人,又都是重量級人物,他隨口說的那麼一句話,今後很可能就能為他的新劇本找到好歸處。
最先感興趣的是沈程:“群像戲可是很難寫的。”
“這你放心,我打算選其中一兩個人做主線,其他人的故事穿插進來。我看譚鑫培與梅巧玲就很適合……”
與電視劇本不同,為《慧眼英才》提供劇本,受到的限制很多。
首先,要使13位名角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沒有真實事件參考,必須自己設計。其次,同光十三絕雖然有旦角,但全都是男性;然而參演選手自然有女性,且各組中女性的人數不盡相同,必然會出現反串;為了不在表演中出現強烈的違和感,能夠讓十三絕帶妝出現是最好的。
考慮到這些因素,《同光十三絕》短劇加了一點超現實的色彩,寫的是博物館中,畫上的十三絕忽然活了過來,相互展開了對話。
這樣一來,也能夠符合另一個要求:作為考核用的劇目,戲份偏差不能太大;每個人都要有表現的機會,但場面不能混亂。只要讓十三絕復活、沉睡的時間錯開,就可以輕鬆控制了。
相對的,30分鐘的戲,平均下來,一個人也就能表現2分多鐘。當然實際時間會更長一些,因為有對手戲的存在,在聽別人說話的同時,自己的表情和動作也都是表現機會。
但不管怎麼說,這還是太短了。即便衛平和已經給每個角色都安排了亮點,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人印象深刻,也不是容易的事。
可以說表演這樣的群像戲,只有兩種結果,或者讓人忘不掉,或者讓人記不起;沒有“好像是有這麼一個人”的中間地帶。
這是要逼每個演員都必須拼盡全力,用心琢磨。
舒曠所在的2號組,共有6女7男;而《同光十三絕》中,有5旦6生2醜。
旦角比女性選手少了一個,本來很可能會出現一番大斗,所幸一位女選手主動選擇了小生徐小香(飾周瑜)一角;她來自江浙,聽著越劇、黃梅戲長大,對坤生相當熟悉,早就想試一試扮演小生的感覺了。
不過爭鬥也不能完全避免;5個旦角中,有1個是老旦,這是大部分女生都不願意演的。一番齟齬下來,還是一個說話和和氣氣的姑娘做了老旦。
另有一位男選手對挑戰乾旦躍躍欲試,但一番商量之後,沒有其它女選手願意跟他交換,他也只好作罷,最終退而求其次,選了丑旦劉趕三(飾鄉下奶媽)。
另一個丑角,組裡人也都不太愛。最終是頗費一番周折,才由一個年輕的16歲男生來演。他是本次參選者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至於4位老生,區別倒也不大,比較有趣的是,其中有兩個角色是諸葛亮、魯肅,跟小生周瑜簡直可以再排出好幾部戲來。
生角中的唯一一個武生譚鑫培(飾黃天霸),舒曠要走了。這個角色年輕英挺,盯的人不少,但舒曠一套瀟灑利落的武戲打下來,女同胞們紛紛雙手支援:“誰想跟舒曠搶這個角色,先過我們這一關!”男同胞們你看我我看你,都沒辦法,誰叫舒曠是練家子。這還是在“捏蘋果”事件之前,要是之後,那連這番功夫都不用費。
期間節目組特意請來了國戲京劇專業的老師給他們惡補了一番,可謂用心良苦。
舒曠聽得懵懵懂懂。他們家當初是從福建到了臺灣,再從臺灣去的美國,父輩愛聽的是歌仔戲,本人對京劇相當陌生。好在他模仿能力強,身段眼神什麼的不在話下,竟比一些從小聽京劇長大的人還像模像樣。
但不管學得是好是壞,表演日到來,當化妝師給他們油彩畫上,行頭穿上的時候,看著鏡子裡的臉,大家也都有了那麼幾分感覺,對接下來的重大考驗,也就多了那麼幾分信心。
第57章 第 57 章
“想我去世之時,國事糜爛,列強欺我中華太甚,《南京》《天津》《北京》,城下之盟,喪權辱國!每每憶起,直叫人憾恨不已。鑫培啊,你年歲小些,看得必比我多些。自我去後,大清是否扭轉國運,習得洋人長技,將這些外夷趕出去了?”
聽了尊師程長庚的問話,譚鑫培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