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所求的生活,對他來說,尋常而自然。而對於世俗中的你我,這樣的生活,彷彿就是一種奢望。紛擾的俗塵,多少忙碌,多少奔波,讓我們幾乎忘了,這世間還會有那麼一個清靜的角落,可以暫時地擱歇疲憊的靈魂。
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彷彿要將所有的時光,絲絲縷縷都用得恰到好處,才不算是虛度。然而,當你靜下心來,看一枚葉子無聲地飄落,看一隻蜜蜂棲息在花蕊上,看一炷檀香漸漸地焚燒;或是喝一盞清茶,和某個不知名的路人,若有若無地閒話家常;光陰倏然而過,這時候,你卻會覺得,時光是用來浪費的,並且一點都不可惜。因為我們品嚐到生活真實的味道,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才是人生的感動。而江湖所釀造的風雲和氣象,卻像一座寬大的囚牢,困住了我們清醒樸素的思想。
這是一個豐盈飽滿的時代,太多的誘惑橫在眼前,讓醉者會更醉,醒者會更醒。一個富足的人,其實擁有了世間許多的華麗,他卻常常感到空虛落寞。一個貧瘠的人,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微薄的片斷,他卻有種滿足的快樂。一物一風流,一人一性情,每個人落在紅塵,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從不同的起點,到不同的終點,歷程不同,所悟出的道理也是不同。只是想像的空間越來越狹窄,飛翔的距離好短,就連做夢,都需要勇氣。
所謂得閒便是主人,也許我們更應該將遠志封存起來,用閒逸的山水蓄養,於杯盞中自在把玩。看一場煙雨,從開始下到結束;看一隻蝴蝶,從蠶蛹到破繭;看一樹的蓓蕾,從綻放到落英繽紛。不為詩意,不為風雅,不為禪定,只為將日子,過成一杯白開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簡單。也許只有這樣,生活才會少一些失去,多一些如意。
再讀齊己的禪詩,彷彿又多了一種澄澈的味道。日子如水清淡,來來往往的人,不過是為了各自的歸宿,做著無奈的奔忙。這位唐代高僧,也曾嘗過俗世的煙火,只是因了一段深刻的佛緣,才剃度出家,在山寺過上禪寂超脫的生活。皈依佛門,卻鍾情於吟詠,在詩風古雅裡,享受詩禪契合的樂趣。此一生,破衲芒鞋,逍遙于山林之間。他著有《白蓮集》,白蓮與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始倡的白蓮社相關,亦關涉到《法華經》的蓮花意象。蓮與禪佛,有著不可脫離的因果,像一本書,不能沒有頁碼;像一幅畫,不能沒有濃淡;像一首詩,不能沒有韻腳。
齊己禪師一生在詩境和禪境裡,冥思、靜坐、了悟、證心。縱是老盡滄桑,心中依舊無邪如昨,靈魂清澈,視永珍為純一。他是那麼地灑脫,不需要為某段情愛盟誓,只將簡潔的心靈,棲息在一束菩提的時光裡。“江花與芳草,莫染我情田。”任由世間百媚千紅,而他卻不希望,有那麼一株花草的種子,播灑在他的愛情之田。因為清淡如他,註定不會萌芽,不會開花,亦不會結果。他只守著禪寂的日子,端坐在蒲團,和詩為朋,以茶為友,直至八十歲高齡,圓寂於江陵。
八十年,多麼漫長的年歲,換作是個尋常之人,在他斑駁的皺紋上,應該烙刻著太多風霜的世事。而齊己,臉上的皺紋,似一幅簡潔的畫,明朗的線條,屈指可數。也許一生真的不長,但是亦可不必,倉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嚐遍。不如在繽紛的紅塵裡,留一份從容,把顏色還給歲月,把純粹交給自己。
人生,就是這樣刪繁就簡,棄假留真,舍恨存愛。如果可以交換,那麼讓醉者醒來,讓醒者醉去。或許這樣,就可以彼此相融,像一罈封存的窖釀,兌了半杯花露,淺嘗一口,濃淡相宜,素淨清芬。
第六章 茫茫世海,廣植淨蓮
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蓮養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 唐·黃檗希運
清秋的黃昏,總有一種蕭索之意,穿過窗牖,踱步而來,攪得人淡淡地神傷。哪怕你掩上窗簾,那清涼的風,依舊會無孔不入。所有的堅韌,都為之柔軟,所有的淡漠,都為之動情。想起《似水年華》裡那個在烏鎮迷離的劉若英,於水鄉的黃昏,她的心是那麼地薄脆。每至黃昏,她都要掩上窗簾,以為這樣,就可以擋住塵世的涼。可屋內的人,還是被莫名的風聲,傷得支離破碎。遺憾的是,她終究沒能留在烏鎮,那水岸的黛瓦灰牆,以及那座古老的逢源雙橋,為她,永遠地定格在小鎮的黃昏。
這個季節的蓮,已隨秋風徐徐而落。池塘裡,一些殘葉枯梗,還在眷戀著池水,這樣的支撐,是害怕自己守不住將逝的青春。一葉木舟停泊在柳岸,不過是為了裝飾荷池的意境,以及往來遊人懷舊的夢。驟然想起唐時一位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