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傑德也沒有拒絕赫拉多,畢竟從AMC的角度上來說,五年的免費授權的確有點太短。傑德想了想,道:“洛佩茲先生,不如這樣,剩下的問題我們交給手下去談判吧?”
赫拉多點點頭,畢竟就靠他們兩個人在一個午餐上也談不出什麼結果,橫豎兩人已經有了意向並且在大方面已經談妥就不錯了。對於赫拉多來說,一方面能拿下IMAX聯盟院線的影院和得到IMAX的商標免費使用,另一方面也能建立和一家好萊塢小巨頭公司的友誼,以後做做什麼首映禮也有利於推廣AMC。
而對於傑德來說,能和一家北美大型院線公司建立關係將有利於未來銀河電影脫離迪士尼系統。現在迪士尼唯一能要挾傑德的無非是銀河電影發行系統還不健全,沒有博偉國際的支援必然會損失大量票房。不過現在迪士尼和銀河電影漸漸有了兩看生厭的感覺,傑德也不得不早早為未來做準備了。
紐約的紅毯秀依然是傑德和比諾什搭檔,只不過這次比諾什沒有換上那套備受關注的旗袍,而是華倫天奴的高階定製禮服。當比諾什穿著華倫天奴那標誌性的紅色禮服登場的時候,整個灰色調的紐約城彷彿都要被她點燃了一般。而傑德這次依然是穿著低調的正裝在一旁陪襯,不過識貨的時尚編輯並不會在自己的專欄上抨擊傑德,因為他的全身三件套可是薩維爾街的訂製貨。就是傳說中有錢沒關係進不去的裁縫店,一件衣服至少做三個月的貨色。
“這次沒有上次那麼騷包了。”約翰在後臺評點道。
仙妮蒂撇撇嘴沒有接約翰的話,而是忙著讓公關公司安排不同的人去不同的位置。最前排的位置是劇組的,稍後面則是影評人,再後面則是嘉賓,最後就是幸運觀眾了。每個座位上都有不同的禮品,給劇組的自然是屬於紐約的特色產品;給影評人的則是電影的相關介紹和一瓶香檳酒;給嘉賓和幸運觀眾的則是電影的周邊產品。如果在國內的話,給影評人的自然是紅包,但是在美國可不行。如果有人收了電影公司的錢而在專欄大肆吹捧的話,那可是違反影評人倫理道德的,不僅會被影評人協會開除,更有可能被記者工會除名。在美國永遠不要小瞧工會的力量,你看導演工會能逼得盧卡斯這樣的大導演十年不能拍戲,你就知道如果被記者工會除名的話,那麼這個人等於就徹底失業了。
或許是有了洛杉磯同行的觀影經驗,紐約的影評人對於《英國病人》可是嚴正以待。紐約雖然是一個繁華的商業都市,但是紐約的電影人可不是商業片的擁簇。美國三分之一的獨立電影都是在紐約完成的,所以紐約被譽為是美國獨立電影基地和藝術電影殿堂,當然紐約電影人也自稱自己是“美國電影的良心”。《英國病人》的諸多元素其實蠻觸動紐約人的,有所謂的不倫戀情,又是人物傳記片,再加上這部電影是在英國拍攝並由英國的電影人制作完成……種種元素構建在一起,讓紐約人覺得這才是紐約需要的電影。可是為什麼洛杉磯那群鄉巴佬能理解這樣的電影?這不科學啊!
一個匈牙利籍的地理學家和一個有夫之婦發生在一片沙漠裡的愛情,而故事的背景則是二次世界大戰。其實這個故事和愛情沒有多大關係,和戰爭也沒有多大關係,彷彿愛情和戰爭只是故事的背景而已。整部電影沉浸在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回憶裡,有各自的回憶,也有各自的現實……這些回憶和現實或各自獨立,或交織進行……一切都在導演的指揮下變成了一段美妙的協奏曲。有些人看到了戰爭對愛情的摧殘,因此為男主角的死而流淚;有人看到了愛情面對現實的妥協,因此為女主角的背叛而糾結;當然也有人看到了電影中各種畫面語言的交織,不禁為編劇和導演鼓掌;當然還有些人純粹是來看北非的風景,覺得攝影師真的很有美感……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不同的故事都是優秀的故事。最終在電影上映結束後,紐約的影評人和社會名流們為這部電影起立鼓掌了。
第二天的《紐約時報》引用了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作為標題,“我一直夢想在沒有地圖的地球上與你和朋友們漫步……”
《紐約時報》的影評文章認為《英國病人》不僅僅是一部愛情題材的人物傳記電影,它更是一部直指人類心靈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在歌頌的是“心靈的自由”。“當我看到電影中那些身處北非沙漠的男女們在那幻想游泳的場景時,我的內心是如此地不平靜……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阻止人類的想象,只要你的心自由了,那麼你也自由了……”
有了《紐約時報》定下基調,其餘各大東部的報紙也紛紛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