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項羽信天,見此徵兆必以為天要責罰。乾清感嘆,此事與今日的事件過於相像。
青衣奇盜正是利用這一點。
犀骨被糖水浸過,而螞蟻嗜糖。於是青衣奇盜放螞蟻來辨認,最後由貓從守衛中把真品犀骨帶出來——如此理論,天衣無縫。
於是順著那條思路,所有追捕者都以為犀骨被偷走了。乾清苦笑,項羽迷信上天徵兆,而自己呢?庸城府的所有守衛呢?
辦案之人往往“迷信”於自然規律。青衣奇盜在庸城府衙的偷竊,根本是個騙局。
犀骨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東西,儲存千年,是否被糖水長年浸泡也未曾可知。就算真的被糖水浸泡過,放了這麼久,又能殘存多少甜味?螞蟻雖然嗜糖,當億萬螞蟻佈滿萬根犀骨,肉眼所見,真正的犀骨與贗品所沾螞蟻數目的差別,根本就不會太大。
那麼那隻貓是如何快速辨認出真品的?
乾清有個大膽的假設,那隻酷似吹雪的白貓叼走的根本就不是真品,是隨便撿了一根走的。
這種盜竊方法聞所未聞,一切又發生的如此之快,這就是青衣奇盜的狡詐之處。他利用人在慌亂狀態下自身的邏輯性影響。
貓的出現,對於誤導守衛的思維,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如此,守衛的潛意識就會順著走下去,認為自己的猜想“青衣奇盜就是利用螞蟻嗜糖辨認出了真品”是正確的。
於是事情繼續下去,就演變成了幾十人拼命的出城追趕那隻貓的鬧劇。
這個看似可笑的事件卻能有致命的效果,如同項羽最終的而結局一般。乾清知道,青衣奇盜這一招非常冒險,現在冷靜下來回顧,自己甚至覺得很可笑,一群活人竟然被貓和螞蟻欺騙了!
手法越華麗複雜,可行性就越小。青衣奇盜上演的華麗劇目根本就偷不走犀骨。
乾清緩緩閉上雙目,他知道自己正在接近真相。
月光入水照在乾清的身上,卻他感到了徹骨的寒意。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七章 看破
PS:這章是目前怪異事件的答案,是全書最複雜的一章,也是對青衣奇盜手法的不完全總結,比較不好閱讀,望大家耐心看完……
我都給自己呵呵了。
。
。
。
。
乾清閉目沉思,頭倚桂樹,思路也愈發清晰。
在白貓叼走犀骨之後,守衛頓時陷入混亂。趙大人心細,發現了白貓只叼走一根犀骨,故而判斷青衣奇盜會實施二次偷竊——他臨危不亂,乾清很是佩服,卻遺憾沒有深想一步。
正因為這一根犀骨,青衣奇盜又開始了第二次騙局。
乾清是聽了曲澤的解釋,才明白青衣奇盜與廂泉的刀劍搏鬥是假,唱了大戲是真。她反覆強調,廂泉中毒很深,在被守衛發現之前已經身處昏迷之中,是受了傷痛刺激才醒了,又因傷口沾毒,再度陷入昏迷。
而真相呢?
廂泉被青衣奇盜帶到巷子裡去,劍被拔出——讓大家以為他們進行了打鬥。這把劍隨後被丟到一邊,青衣奇盜故意讓人看見自己從廂泉那取到了一根犀骨,讓守衛追趕自己,跑到西街。
青衣奇盜唯一的疏忽,在於抽劍而非扇子——劍並非廂泉武器,正是這點令乾清起了疑心。
可是青衣奇盜這一齣戲,究竟是為什麼?
乾清想起了那天晚上自己與廂泉的對話。他問廂泉,究竟如何才能把犀骨辨認出來?廂泉回答,除了細看,別無他法。
那兩根真正的犀骨是真真切切混在了贗品之中,包括廂泉本人也難以辨別。
因此,青衣奇盜在巷子裡從廂泉身上拿的那根犀骨,也是假的。楊府尹關於“犀骨被廂泉分開放”的推論,不成立了。
放螞蟻,放貓,演戲騙守衛——青衣奇盜費盡心思演出了這麼複雜的劇,有何目的?
乾清看看遠處依然瀰漫著煙,心中似乎隱隱有了答案。
青衣奇盜上演的第三齣鬧劇,就是用靈貓香引來七節狸推翻街燈,導致全城多處失火。
至於街燈為何會混入靈貓香,乾清看到庫房失竊就明白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圈套。昨日深夜,乾清和廂泉在街上碰到了青衣奇盜,這不是巧合。
為的就是將目光引入街燈和香料上來。
今日在府衙,乾清和方千聞到燈油的濃烈香氣,知道內含曼陀羅殘渣,就憑此斷定燈油有問題,故而決定將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