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顧蘇聯面子了
塞北之所以如此遷就蘇聯人,也是因為實在是離不開蘇聯的樣子,其實此時形勢的發展,已經容不下,塞北在拿俄羅斯籍人口問題跟蘇聯僵持不下了德國人已經進入中亞,佔領了許多重要城市,切斷了國際上透過中亞到疆的通道
於是,協議達成了
塞北開始了動員,瘋狂的動員,動員塞北居民到遠東,到西伯利亞定居,動員塞北的工人到哪裡的工廠中行動
動員不僅僅侷限於塞北地區,還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東北三省等塞北軍控制區,另外透過報紙還擴散到整個中國
全國的報紙都在瘋狂的報道著:
“塞北政府承諾,擔負前往的路費,保證基本的生活供給”
“塞北政府承諾,願意到西伯利亞進行農業的個人,沒人將分到五十畝的熟田,達到三口之家的家庭,舉家搬遷的還將額外分配一百畝土地,並分配耕牛兩頭”
“塞北某企業招聘,有機械技能的技術工人,在西伯利亞地區工作的,可以免費提供住房一套,五年後產權無償轉讓另,招聘初中畢業學生,工資待遇從優,提供七十平米住房一套,十年後轉讓產權”
“塞北政府將無償贈與遠東地區十三座大型農場,接收者必須保證耕作十年以上,時限不到將收歸政府”
“塞北政府無償贈與遠東地區大型航空工廠三家,接手者必須保證工廠能夠正常執行,**負擔執行費用,自行招募工人,保證運作該工廠五年以上,時限未到而停工者,塞北政府有權回收”
“塞北政府歡迎企業界朋友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投資,稅收優惠,免稅十年無償提供土地,十年後產權無償轉讓給企業”
??
各種優惠,各種承諾,在報紙上瘋狂的轉載,有的報紙是出於對聞的執著,有些大報甚至還向塞北政府收費,把這當做廣告來做了
效果是驚人的,雖然對塞北地區的百姓來說,到北方去的誘惑不是很大,他們現在有穩定的生活環境,不太願意折騰但是對中國其他地區的老百姓來說,還是頗有誘惑力的不但對老百姓,對那些有錢人的誘惑力也不小
蔣價石光復了自己的地盤後,中央軍勢力範圍內始終沒有安定下來物價飛啟,投機倒把盛行,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報紙上甚至打出了還不如日治時代,這真是讓中央政府蒙羞可是降價誰卻沒辦法,起碼他自己認為沒辦法,他想打擊投機分子,可倒頭來發現,真正的大投機者,無不是關係通天的跟四大家族有關係的,跟高階將領有關係的甚至還發現跟他夫人有關係的如果通通打到,那他的統治基礎也要散了)此時蔣價石才發現,原來他的政府已經爛透了,可是還得維繫那是他的根本,是他權力的基礎,不能動的
所以塞北的優惠政策一出,大量的在國統區混不下去的商人、企業家、金融家,都生出了心思但是打聽政策的多付諸行動的少,畢竟他們都是有家有業的人,不像普通老百姓,說走拖家帶口拎幾個包袱就出發了
於是一時間,真正踴躍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大多是些一貧如洗的貧民他們在自己的家鄉也沒有什麼資產,經過日本人和中央軍的雙重洗劫後基本上家徒四壁,甚至有的人乾脆無家可歸了於是他們懷揣著夢想北上了,開始是小股小股,都是那些最慘的,在戰爭中家破人亡孤家寡人的百姓,接著開始擴散,甚至有不少小家族,在戰爭中飽經摧殘,戰後又被沒收了家業,他們舉家,甚至舉宗族北上對這些祖宗塞北是重視,給他們分配的都是成片的蘇聯公共農場,連農場裡的機械也交給了他們因為塞北認為,這些人一旦安居下來,他們是不會輕易離開的,他們將構成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穩固的定居民,同時也是塞北北疆最堅定的守護者
可是儘管總人數不少,可是據缺口仍然很大的,塞北政府認為,要維持那些地區,俄羅斯人走後留下的缺口,至少需要五百萬中國人填補,可是計算下來,招募的和有可能招募到的,只有一百來萬人戰後大多數老百姓,儘管生活無著,但是還是想在家鄉安居,哪怕苦點,在他們看來,反正戰爭已經結束了,未來是美好的,總會好起來的
沒有足夠的人口,意味著遠東地區、西伯利亞的農業勢必要萎縮
無奈之下,塞北開始給與居民多的優待,同時鼓勵他們從事大規模的現代農業作業,貸款給他們購買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裝置,同時也期望用這樣的優惠在吸引一批人
相對於農業的捉襟見肘,工業的情況稍微好點
定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