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隱痛,神倦乏力,下肢怕冷,常感視力疲勞,咳吐痰涎,眼瞼浮腫,腸鳴惡嘔,口乾不欲飲,舌質淡,苔白,脈弱遲緩。
陸友銘腦子裡百經輪轉。
《脈經》:“胃虛……病苦脛寒不得臥,惡寒淅淅,目急,腹中痛,虛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目浮腫。”胃氣虛,胃陽不振,可致下肢怕冷,視力疲勞,腹中痛,面目浮腫,口乾不欲飲。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胃腸,厥逆上出,故痛而嘔。”
他迅速做出判斷,本案中醫症屬脾胃氣虛,胃陽弱,運化失職,痰飲互結,升降失衡。
治當補氣昇陽,降逆化飲。使脾升胃降,升降有序,脾運胃降。
方用大半夏湯加九香蟲。
方解:九香蟲溫中益陽,止痛,健脾助陽。使脾氣足,胃陽振。
大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尤在涇渭:“胃反嘔吐者,胃虛不消谷,朝食而暮吐也。”方由半夏、人參、白蜜組成。又胃脈本下行,胃虛則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參、白蜜益虛安中。三藥合用,共奏補中降逆之功。
陸友銘胸有成竹,但感覺不到任何優勢,這道題太簡單,只是大半夏湯的活用,他不明白這樣能怎麼分出高下來。
但等到各考生答案公佈之時,陸友銘著實大吃了一驚。
三人中兩人用到了大半夏湯,但是配伍不同,陸友銘方加九香蟲,而另一人加藥三味。更不用說那位根本沒用到大半夏湯的考生。
果然此次收徒限制年齡在28歲以下影響也挺明顯的,這個年齡段,初學者居多。
禮堂隱隱有私語之聲。
餘老穩如泰山坐在紅木方座中,對各考生微微頷首,並無任何言語。
不等最後評判,陸友銘已經知道這道題自己是佔了優勢。他們的方子不是不對,也不能說不對症,但是不夠精準。
醫案分析題根本無需他們診症,若這樣都不能下藥準確,接下來的現場診症,很難相信不靠運氣怎麼過關?
關於用藥,餘一難是傳統經方思維,看重的是少且準,不惜狠。
但這個狠,大概在坐考生裡沒人敢輕易嘗試,畢竟他們的經驗閱歷以及認知,還不足以撐得起。
但是,誰也沒想到,真的有人敢了。
那個人就是張甘草。
張甘草的醫案分析在最後一輪。
整場下來,餘老的姿勢和表情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這從傳聞來判斷,就是他沒有一個看中的。
直到張甘草的方子出現在大螢幕上,禮堂裡的唏噓宣告顯增大,而餘老那條長長的眉毛動了動,他扭過頭,眼裡似乎出現了一絲笑意。
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g。來治療一位咳嗽痰喘甚劇、病程半年、胸脘痞悶、腹脹不思進食、舌苔厚膩的患者?
若照一般說法,病人痞脹納呆,痰多溼盛苔厚,正是用熟地的禁忌。
而她則反其道行之,且並非險棋,恰是有理有據。
今人不敢用大劑量熟地黃,恐其滋膩礙胃,殊不知對於急危重症,只有大劑量用之,使陰血充足,陽氣才能有所依附,才不至於脫陷。
大補真陰,熟地黃最宜。
清張景岳雲,“脾主溼,溼動則生痰”,“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治痰者,求其本,痰無不清”。所以景嶽之金水六君煎,以熟地黃滋補腎陰為主,以治痰之本,合二陳湯健脾化痰之源以消痰。
張甘草這一方,正是深諳熟地之性。
陸友銘也不由唏噓,這個張甘草,還真是配的上清名醫張景嶽的“張熟地”之名。
她這一方,陸友銘服氣。
看來這一世,張甘草被收入門下,也是毫無懸念的事了。
雖然……直到針灸測試時他才知道,張甘草的短板竟是針灸。⊙▽⊙
果然上天都是公平的。
再說第二項,陸友銘遇到了上一世被收入門下的那位青年。他的第一輪答題陸友銘仔細看了,很完美。
第二輪第一道辨症題也不分上下。問題就出在第二道。
完了之後,一直未言語的餘老竟然開口問了陸友銘:“為什麼他的藥和你差了一味?”
陸友銘非常驚訝,額角滑出一滴汗。
他沉默思考片刻,嚥了口唾液,才得以平靜開口,他不知道餘老此舉何意,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會不會對結果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