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論出身,僅憑才選”特色的科舉像春風一樣拂過整個晉朝大地,讓天下庶民寒門子弟歡欣鼓舞。
紛紛背起行囊,呼朋喚友結伴朝洛陽而來。而其中一名年約四十的中年人得知科舉的訊息後,大喜過望。此人就是來自江東的大才陶侃。陶侃此時已經寓居洛陽多年,他在元康六年抵達洛陽,到了今年已有三年時間。
然而他出身寒門,再加上來自被北方世家大族排斥的江東,更讓他不可能融入到洛陽權貴當中。剛到洛陽時他靠著厚臉皮得到侍中張華的舉薦,才得以被授以郎中。
郎中就是有資格入選各類官職,但像陶侃這樣的窮賤之士是根本擠不進那些顯要的官位。最後朝廷“以侃寒官,召為舍人。”估計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機關內的文書一樣的職務,負責處理一些簡單的檔案。
陶侃雖然得到一介官職,但他的出身,以及與漢人不同的相貌(陶侃的相貌與漢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罵為“溪狗”,史書上也說他“俗異諸華”。可見,他是少數民族。),依然為洛陽的達官貴人所輕視。
有一次,他與同州里的豫章國郎中令楊晫同車去見中書郎南人顧榮。途中與吏部郎溫雅相遇。溫雅問楊晫:“奈何與小人同載?”
名士樂廣欲會荊揚士人,有人推薦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議。陶侃在洛陽呆了兩三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這期間,西晉的宮廷內亂愈演愈烈。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太子司馬遹設計誅殺趙王以及賈后,成為晉朝實際上的掌權者,一時間聲勢大漲。但聰慧如陶侃者卻早已察覺到晉朝的動亂將很快就由宮廷內發展到宮廷外。
將來京都洛陽內外恐成為諸王軍隊與太子衝突、爭奪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寓居洛陽的江東士族紛紛返家避亂。此時陶侃已經認識到,在洛陽的這種門閥政治下,他是難於出人頭地的。
又因受到江東士族紛紛返回家鄉氣氛的影響,他也準備南下了。適經朋友推薦,他得補任武岡縣令。武岡是荊州南部的一個縣。就在陶侃打點行裝,準備上路的時候,太子推出的科舉制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時的陶侃已經四十多歲。他想起自己奮鬥經營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遠而又遠的小縣當縣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當太子提出,不論出身,只以才幹選拔人才時,他心動了。陶侃相信自己是有才華的,他覺得自己應該到更大的舞臺上去施展才華。就像祖逖、張賓、李特等人一樣,若是被太子看中,就不愁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最後陶侃拒絕了縣令之位,準備留下來參加朝廷舉辦的科舉!
元康九年四月,春滿花開之時,太子提出的第一屆科舉正式開考,此次題目全都由司馬遹親自選定,注重考察眾人的實際才能。而且由於沒有教材,也沒有經驗,一切只能按照司馬遹的猜想進行。
因此晉朝第一次科舉基本上採用的是策論的形式,共分兩場,第一場主要考儒家、道家等各種典籍,是用來區分讀書人與普通人。由於科舉制過於吸引人,再加上司馬遹特意吩咐報名時不限身份出身,導致許多買賣人、匠人、失意士兵都想參加試試手氣。
因此,司馬遹不得不透過一場初試,將某些人篩選掉。不過,初試比較簡單,只要你認真讀個幾年書都能透過。陶侃也順利透過了初試,接下來就要複試,這部分的題目就比較難了,全是策論題。
陶侃拿到題目一看,皺了下眉頭,倒不是太子出的題目難倒了他,而是他從中看出了司馬遹與改革朝廷弊政的雄心。因為第一道題目就是:《兩漢、曹魏開國用人論》,直指朝廷用人的弊端。
陶侃自己就深受九品中正制的毒害,因此這個題目十分對他的胃口,只見他稍稍一思考,就下筆如有神。
司馬遹走進來的時候,眾位士子正在奮筆疾書。他打眼看了一下,其中一相貌奇特的中年人吸引了他注意。因為此人不但相貌奇特,而且氣質不凡,一看就不是個簡單的傢伙。
監考官張華,看到太子盯著陶侃一直看,以為太子像他人那樣嫌棄陶侃的容貌,就附耳小聲道:“殿下此人姓陶名侃,江東鄱陽人,原是朝廷補授的縣令,可他拒絕赴任,堅決要求參加科舉。另外像他這樣的郎中、小吏多達百餘人,多為寒門子弟出身。他們這些人在京城蹉跎大半輩子,幸運的話只能被授以縣府小吏,而更多人只能一輩子依附權貴生活。”
“唉!世家大族把持著進身之道,那些寒門子弟怎麼可能有機會出人頭地?”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