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的船隻數不勝數,有時站在港口邊上遠遠放眼望去,水面船隻浩浩蕩蕩、一望無邊。有河舟、江南船艦、湖船等等。河舟主要用於運河運輸,種類很多。其中運載米、鹽、柴及磚瓦、灰泥等大宗物資的稱為大灘船。
有一種米船稱為鐵鬥舟,可載糧米五六百石,船伕一家居於船中。由官府兵丁押運載著糧米的是一隊隊的“綱船”,寺觀菴舍所用船隻是大大小小的“紅油鮦灘”船,還有載垃圾、糞土、專拉散貨散客的飛蓬船、舫船、鮦船等等,還有一些漁舟、釣艇之類,每日往返、穿行不絕。
地處南北運河中段的蕭縣城,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大運河開通後,隨著南北交往的擴大,到如今已迅速發展成工商繁榮、名揚天下的中部經濟重鎮。由於蕭縣地處“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承東啟西”的要衝之地,自運河修通後經濟發展更為迅速。
蕭縣得運河之利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境內一些與運輸有關的手工業、商業亦隨之興起。如:造船、冶鐵、制繩、木材加工以及紡織業的工場、作坊當時已星羅棋佈,城中商業區分佈在城西北運河沿線。
蕭縣是南來北往,西去東下的交通樞紐。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運河開通後的僅十年間就已繁榮富庶、商賈雲集。富商大賈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裡,他們當中有珠寶商、米商、茶商、絲綢商、木材商、藥材商等各種商人,也有從事國際貿易的大商人。
在運河開通之前,北方各地由於河渠貧乏交通不暢。加之長期戰亂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大運河的開通也為北方經濟的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
到了沛國之後,豫州刺史、沛國郡守、蕭縣縣令等豫州當地大小數十個官員前來覲見。司馬遹望著豫州當地官員開門見山道:“諸位愛卿,朕要在沛國停留幾日,爾等可將近來工作彙報一番。另外還有什麼難題也一併說出來,能當面解決的朕就當面解決。若不能當面解決等朕回到京師後再做安排。”
聽完皇帝話,在場的地方官員趕緊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彙報。這種彙報當然會摻有一定的水分,不過眾人都知道司馬遹另有獲取真實情況渠道,因此大家提供的資料倒也不敢過於虛假。
當日司馬遹與地方官員一直談了一個下午公事,直到吃晚飯的時候,眾人才告辭離去。吃完晚飯,司馬遹並沒有時間去休息,還有很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他將裴危、賈模、溫嶠等隨行官員統統找來。
“諸位愛卿,這裡有洛陽大學堂提供的新的調查報告:《商品化對農業的影響益處和弊端》,眾卿先看看。”司馬遹示意旁邊的郎官溫嶠將數份內容相同的檔案分給裴危、賈模等人,在眾人看調查報告期間,司馬遹則一邊品著茶葉一邊等候。
報告內容大致分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先是肯定了商品化對農業的引導作用,主要是以沛國蕭縣港口為例,集中闡述了當地政府是如何利用地域港口優勢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
第二部分則講述了商業有效的補充和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妨礙的大晉農業發展。尤其是當商業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監督時,這種危害尤其巨大。
隨著港口碼頭被建成投入使用,沛國當地的經濟迅速崛起和發展起來,很快就進入到一定程度上的商品化社會。由於本地工商業發達,附近村民們農閒時可以去工廠、碼頭等地打工,也可以應徵官府工程的民工,獲得不少的“工錢”。
也有部分村民留在村裡,透過其它途徑“致富”如種桑養蠶,種植棉花。由於大晉工業商業發展很快,因此對生絲、棉花等原材料需求極高。再加上種桑棉獲利極高,而種植桑樹,三年成材,便可多年蔣採無憂,是投入小獲利大的營生,棉花相對水稻等農作物來說,對土地要求不高、獲利空間更大。更有少數村民參加掃盲班後便知道學習“農科”技術,比別人更善種桑棉,故而迅成富。
在這個報告當中,洛陽大學堂做出了一個統計發現:在每年農閒時期,有近三分之一的當地青壯去外地打工,婦人也會去鄰近的紡織廠等處打工,短短數月的勞作,獲利過一年耕種的農產品的價值,因此有大約十餘戶自耕農乾脆將家中的土地“轉包”給他人,全家遷居城鎮,專門在工廠等地謀業,數年下來便是康之家。
有近大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則在種完農田之後專心於桑棉,甚至有些人種植水果等作物。販賣城鎮謀利,少數人則“承包”他人土地,成為大種植戶。只有少數農戶因為勞動力不足,只能專營農田,日子過得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