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3/4頁)
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歸他管,就是秋闈春闈考哪方面的內容,李守中也是有資格建議的。
當然決定權是肯定不在他手上的。
如此一想,思維就渙散了開來,這賈珠今年都十九歲了,還不訂婚娶親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呀!不然憑著他的才學賈府的家世,怎麼會輪到自己來撿漏了。
不行,這事他要好好的再考慮一下,不能因為草率坑了自己的閨女一輩子。
沒有李守中全心全意支援賈珠,賈珠的科考生涯比原著中沒有寫出來的更加艱難許多,很多小竅門他都不知道。
原本東府的賈敬還可以諮詢一下,可不巧賈敬一年前外放出去了,最少也的兩年後才回來,等著賈敬回來了,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賈母的意思是反正賈珠是要回金陵祖籍去考,還不如先去金陵,去林如海那裡學習學習。
但王夫人不幹,她心裡有小九九,這些年來她和賈敏的關係不怎麼樣,反而是張夫人和賈敏的關係不錯,要是賈敏記恨她們兩以前發生的矛盾,給賈珠小鞋穿怎麼辦?
王夫人的意思,就是讓賈府走走門路,讓賈珠留著京城裡考秋闈。
氣的賈母差點一巴掌扇過去,京城是什麼地方,文武百官雲集皇親貴族紮成堆的地方,這種地方就是科考的大省,人才眾多錄取的位置卻有限,僧多粥少。
金陵雖然也是科考大省,但卻沒京城那麼誇張,而且賈府在金陵還有些勢力,必要的時候還能走後門了。
☆、第55章 智商情商
王夫人是有些小心眼斤斤計較,她和張夫人恰好相反。張夫人是反應慢半拍因此顯得情商不夠,但事後想著張夫人又能看透事情的本質;而王夫人她是情商夠了,智商不夠,表面上的功夫比誰的做的好,但偏偏在大事上面卻糊塗的要命。
當然這個糊塗的要命是賈母心裡給王夫人的評價,別人可不敢這麼說王夫人。
好歹王夫人都是這府上的二太太,賈母也不可能直接叫她來榮喜堂然後大罵她一頓吧!只能用這麼委婉的方式提醒,可沒想到書蘭竟然先倒戈了。當然說是倒戈也不對,當年她家那小子被帶走有,書蘭差點被氣的一病不起,又走了整整十年,如今她說這些話也在情理只走過。
“這教養孩子呀,從嚴教育是不行的還是得循序漸進,怎麼可能一下子就吃出一個胖子了?”賈母有些不滿的說道。
“老太太說的是。”書蘭插嘴道:“就像我家那小子,整整十年我都沒見到一面,虧得他每年還會寫書信來報信,不然我都快當沒這個孩子了。整整十年的事情我都缺席了他的成長,如今想來要他那麼有出息做什麼,只要他身子健壯平平安安的,不去沾染一些壞習慣,就是沒出息我也認了。”
書蘭最痛心的就是缺席了林樹玉整整十年的成長生涯,人生有幾個十年了。正如她說的那樣,若不是每年還有書信寄回來,以現在社會的通訊條件,她都快以為她沒這個孩子了。
熊孩子就是這麼的傷不起。
書蘭這話一出倒是沒人接了,因為她們的孩子都生活在自己身邊的,比起書蘭這個悲催的貨,無疑她們要幸運得多,隨時想看自己的孩子都能看得到了。
“你這也算是熬出來了,我聽說你家孩子學武有成才回來了,日後去從軍立了軍功往上走加官進爵的還是很快的。”賈母雖然因為賈國公的原因喜歡讀書人,但畢竟賈府是軍功立家的,也就這幾年因為賈敬和張家的關係靠近了文官一些,但來往的人家很多都是武官,也沒有瞧不起武官的意思。
書蘭嘴角掛起一個笑容來“借老太太的吉言了,我也不求他光宗耀祖,只求他不要一事無成就好。”
“這麼說來,你家哥兒是準備日後當兵了?”張夫人聽了這麼久終於反應了過來。
書蘭低頭“我們可比不得府上的少爺們,個個都是聰明機智的,日後金榜題名不在話下。那孩子也就只有兩手的力氣,難得又有鄧先生肯教導,不走當兵的路,實在是可惜了。”當兵哪怕就是做個不入流的百長,日後說出去也是在軍籍裡面的,比良民又要高一個檔次。
齊國的軍籍沒歷史上明朝那麼變態,什麼父死子繼,兄死弟繼,每年還要義務去耕種屯田,一家人一輩子過得比平民還慘。齊國的軍籍只是一種象徵和官籍一樣,一旦家裡當官當兵的人去世後,就自動脫離官籍軍籍。
想想之前聽到的傳聞,又想著著孩子出去吃虧了這麼多年,也真是應了書蘭的一番話,不去當兵可惜了,白白的浪費這麼多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