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該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安撫荊州。這樣,曹操就多了一個敵人,這是上計啊!”
周瑜說了不算,呂範說了不算,其他人說了不算——魯肅說了算。孫權最終把荊州借給了劉備。
“大耳賊和碧眼賊,一定會打起來的!”曹操一直盼望孫權和劉備為搶奪荊州而打起來,這樣他就可以乘虛而入,一雪赤壁之恥。
“回稟丞相,孫權把土地給了劉備。”手下向曹操送來了確認情報。
曹操這時正在寫信,聽到這一情報,手一抖,筆落到地上。
良久,曹操拿起筆,在紙上顫顫地寫了兩個字:“三分”。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奠定。
孫權何嘗願意捨棄荊州?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這時東吳的軍隊並未滲透進荊州各郡,劉備卻先入為主,東吳軍隊強勢進入荊州,勢必會遭到抵抗。這樣的話,東吳就有可能陷於荊州的戰爭之中。而同時,最關鍵的是曹操的威脅迫在眉睫。赤壁之戰以後短短几個月,曹操就打造了一支新的水軍隊伍,並且神速地自譙啟程,經過渦河—淮河—肥水,在合肥上岸,威懾東吳。現在孫權全部的精力全在曹操身上,怎能分身圖謀荊州呢!
在動物界,被認為存在著兩種極端的戰術。鷹總是主動進攻,一旦進攻起來就全力以赴。而鴿子卻最多隻是虛張聲勢地嚇唬一番,一旦搏鬥真正開始,卻又逃之夭夭,甚至,鴿子還會把地盤主動讓給入侵者,避免自己在爭鬥中受傷。赤壁之戰東吳雖然取勝,但是並未傷及曹操元氣,曹操仍對東吳保持進攻態勢,周瑜在南郡受制於襄樊的曹仁,無暇他顧。這種形勢下,孫權無力同時在曹操和劉備面前保持鷹的姿勢,於是在鴿派魯肅的策劃下,他在曹操面前做鷹,在劉備面前做鴿,把荊州“借”給了劉備。值得玩味的是,孫權聽了鴿派魯肅的意見給了劉備土地,但是又讓鷹派周瑜鎮守江陵,防備劉備擴張土地。
之後,形勢向著有利於孫權的方向發展。首先是皖西地區發生民變,逼得曹操派出得力親信夏侯淵統兵前往剿匪。這次,夏侯淵手下大將有于禁、臧霸、張遼、樂進、張郃等名將,看來,這次民變給曹操帶來的麻煩不小。曹操又給自己添了個亂子,他想把淮南的百姓遷往淮北,老百姓不肯,最後有十多萬人逃到孫權這邊來了。敵消我長,孫權有了底氣,覺得曹操也沒什麼可怕的,劉備更是不值一提,於是,他又露出了鷹的一面,派周瑜越過荊州去攻打益州,從而對劉備形成鉗制之勢。
天妒英才。周瑜攻取益州的建議被採納,從京返回江陵時病逝於路上。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周瑜臨死前,給孫權寫了一封遺書,專門推薦魯肅接替他鎮守江陵的人。
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周瑜是鷹派,魯肅是鴿派,二人嚴重對立,但是周瑜卻推薦魯肅做繼任者。
孫權流著淚說:“公瑾,果真是氣度恢弘的英雄!”
魯肅攥著周瑜的遺書,感覺到有千鈞的力量。周瑜在遺書裡說:“方今曹公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臨終,周瑜意識到自己這一死,東吳的軍事力量必然會受到削弱,東吳要是同時面對來自曹操與劉備兩方的威脅,那就危險了。這時,鷹派周瑜就想起了鴿派魯肅。他認為,也許魯肅能幫助孫權在曹操和劉備面前遊刃有餘地周旋。
孫權也意識到,周瑜死了,鷹派勢力遭受重創,江東的軍事執行力下降,應該是鴿派領袖魯肅出場的時候了。
魯肅成了周瑜之後的第二任江東大都督。魯肅上任後,和周瑜一樣,首要任務就是要對付劉備。周瑜在遺言中說劉備在荊州,有似養虎。魯肅對孫權說:“既是養虎,何不養得大一些?虎大了牙齒才鋒利,才適合用來對付曹操。”於是,繼任周瑜的魯肅,撤出了周瑜用鮮血打下的江陵,把江陵讓給了劉備。魯肅退到陸口。
陸口位於陸水和長江交匯處,故得名。江陵—陸口一線的百姓,突然發現來村莊打劫的軍人不見了,而且江水裡再也沒有鮮血的顏色,再也沒有順水漂流的屍體。江的兩岸,開始有了荷鋤晚歸的農夫,有了雨後採茶的少女。
“這全是因為魯肅不想與劉備為敵的緣故啊。”人們感激地說。魯肅屯兵的昌江山,也被人們改名為“魯德山”。
看著岸邊牽著牛慢慢走過的農夫,一群鴿子從農夫的頭上飛過。魯肅欣慰地想:天下本該是這樣的天下啊。
百姓敲鑼打鼓,牽著牛,趕著羊,來魯肅軍中慰問。領頭的老人跪在魯肅面前,流著眼淚說:“若天下多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