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切地說:“兄長啊,你快幫我勸勸老太太!”孫權小時候跟著孫策在周家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他就喊周瑜為兄長了。
周瑜就先用歷史上吳地的勝利來鼓勵吳夫人,說:“想當年楚國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但是後繼者賢能,開疆擴土,建立王業,據有荊(州)、揚(州),直達南海,傳業延祚,九百多年了。”
“瑜兒啊,這是過去的事情啦!”吳夫人稱呼周瑜為“瑜兒”,正如周瑜的母親一樣。早年,在周家的時候,吳夫人每天闆闆整整地坐在太師椅上,等著孫策和周瑜肩並肩來問安行禮,那時她喜歡周瑜這個乖孩子。孫策死後,吳夫人更是把周瑜看成了自己的兒子,因為從他身上能看到孫策的影子。
“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為何懼怕曹操逼迫而欲送質?”
“瑜兒,曹操這人不好惹啊!”
“今若送一人去許都,則從此不得不與曹氏賠小心,曹氏命召,將軍便不得不往,這樣就受制於人。”
“瑜兒,送質也許有好處呢。”
“聽命於曹操,頂多也不過還是得到一枚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怎麼能與南面稱孤相比!”
“瑜兒,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派遣質子,就看看曹操接下來有什麼招!發動戰爭就像製造火災,玩火自焚。將軍神勇抵抗,必勝無疑,又為何送質子呢!”
吳夫人終於笑了,她轉過頭對孫權說:“公瑾說得對啊。公瑾與伯符同年,只是小一月罷了。我把他看成兒子,你一定要把他作為兄長。”
孫權故意問:“那曹操那邊……”
吳夫人擺擺手:“這事兒,你們兄弟兩個商量著辦。你一定要把公瑾奉為兄長啊!”
拉著周瑜,孫權逃一樣地離開了。再孝敬的兒子,也不願忍受母親的嘮叨。
“奉你為兄長,這話聽得我的耳朵都起繭子了!”孫權苦著臉說,卻無比信任地拉著周瑜的手。
其實,孫權內心早就把周瑜奉為兄長了。十九歲的孫權,在紛紛擾擾的亂世江東,有一種尋求庇護的天然本能。在父親早亡、兄長又倉猝辭世的情形下,孫權並沒有感到惶恐,因為他是英雄,因為他有一個英雄哥哥——周瑜。
周瑜,其實已經算是孫家的一員了。
一道價值999美元的線——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208年,曹操在取得荊州之後,給孫權寫了這樣一封戰書。
八十萬之眾啊!
辦法有沒有??
希望有沒有???
辦法沒有,希望更沒有,投降吧。張昭這樣說的時候,在座的文武百僚分為兩種:第一種,大聲附和張昭;第二種,沉默。對此,孫權很失望,但是不生氣,因為他沒有理由生氣。弱者,是沒有資格生氣的。
戰或者降,孫權其實也有糾結,因為這是生和死的問題。現代醫學認為,人在緊張的時候,腎上腺素就會超量分泌,這時就會有如廁的生理需要。
會議休息一刻鐘!孫權起身如廁,魯肅神神秘秘地跟上去,告訴孫權他沒有退路,唯有興兵抗曹。原來,魯肅剛才在會上保持沉默,是害怕被圍攻。孫權拍著他的肩膀,激動地說:“只有你說出了我的心裡話,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的啊!”激動片刻,孫權冷靜下來,問魯肅:“那你剛才為何不當眾說出意見?”
“因為公瑾沒在場。”魯肅知道,周瑜才是有能力決定一切的人。
孫權尷尬地笑了。人慌無智,只顧著上廁所了,忘記了世上還有一個公瑾哥哥呢!
周瑜這時候正屯兵鄱陽,立馬被急召回吳。
一見面,孫權就把一張紙遞給周瑜。上面是張昭寫的三條投降理由:1。曹操是丞相,以朝廷之名征伐,情理上講得通;2。曹操攻佔荊州,控上流,順水下,勢難當,地理上走得通;3。兵力懸殊,曹強我弱,軍事上打得通。這就是力主投降的“張三條”。
周瑜拿起筆,劃掉第一條:“曹操雖然託名漢相,他實際上是漢賊。”
又畫掉第二條:“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功業,割據江東,土地方圓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應完全有能力掃蕩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又劃掉第三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