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敵,況且他又佔據荊州,恩信大行,膽勢益盛,不容易謀取他啊。”
回到建業,孫權問呂蒙:“誰可以代替你?”
呂蒙說:“陸遜智謀深長,才能堪當重任,我看他的規劃,終究可以重用。而且他默默無聞,關羽不會防備他。如果重用陸遜,讓他在關羽面前韜光養晦,同時暗地裡尋找戰機,這樣就能攻克荊州。”
由此,陸遜徹底突破了職場臨界點,成了孫權最需要的人。他被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駐守陸口,直接與關羽對峙。其實,關羽這時正在襄樊前線,陷於與曹仁的戰爭之中。但是,為了防備呂蒙襲擊荊州,他還是留下重兵防守。
陸遜到了陸口,第一件事就是代表江東人民給關羽發去賀信,這封信《三國志》有載。陸遜先表達對關羽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讚美關羽打破于禁七軍的豐功偉績,說聽到關羽勝利的訊息後,江東人民無不高興得用手敲打節拍,載歌載舞,衷心希望關羽能夠席捲北方。接下來,陸遜再次強調關羽的功勳足以長留世間,上至晉文公,下至韓信,沒有一個人能超過關羽。
“哈哈,江東也有識趣之人啊。”關羽一邊讀這封信,一邊說。信裡接下來的內容更讓關羽堅信陸遜是個識趣之人。陸遜說自己辦事不敏捷,一介書生而已,非常渴望得到關羽的指教。
關羽心裡美滋滋的,美髯一翹一翹的,好大一會兒才想起來一件事:“這個寫信的陸遜,是個什麼人?”身邊的人懵懂地搖搖頭:“不知道。”
陸遜三十六歲的時候,在蕪湖天天數斑鳩。此前,他從未執行過對外作戰任務,在這個戰爭才是社會動力的年代裡,他顯然是一個邊緣人。周瑜三十六歲的時候已經在功成名就之時死了,魯肅三十六歲的時候正在縱橫捭闔地策劃孫劉聯盟抗曹的事情,呂蒙三十六歲的時候帶領大軍從關羽手中奪取荊州南三郡。孫權這樣對待陸遜,是因為他是書生,還是因為他是陸家人?
現在需要一個名不見經傳但是又有能力的人站出來與關羽周旋。最合適的人選,無疑就是三十七歲的陸遜。
只有當受到挑戰的時候,人們才會處於最佳狀態。關羽讀了陸遜的那封信,感覺陸遜不會對他造成任何威脅,便全無競技狀態,把鎮守荊州的大部隊調往襄樊前線,將最薄弱的一面呈現給了陸遜。
陸遜把早就寫好的軍情分析報告遞交給孫權,把擒獲關羽的計劃要點詳詳細細地彙報了上去。孫權此時才算是真正認清陸遜的價值了,就讓他和呂蒙率領先鋒部隊,先行進入荊州。呂蒙佔領了南郡、江陵,陸遜攻取了宜都、秭歸、枝江、夷道。就這樣,江東舉重若輕地平定了荊州。
關羽在襄樊前線被曹操派遣的援軍打退,荊州此刻已經成了東吳的地盤,他只得倉皇逃往麥城。一代威震華夏的武將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終點。
死的剎那,關羽可曾想到陸遜給他寫的那封信?
這是一個戰爭是社會動力的時代,一個人只有在戰爭中體現價值,才會獲得社會承認。從此,陸遜的官職就像坐上了高鐵,加倍提速。進入荊州前,陸遜被拜為偏將軍,一個月之後進入荊州,陸遜更是連升新職:先是領宜都太守,後又拜撫邊將軍,接著又封華亭侯。呂蒙死了,為陸遜騰出了位子,陸遜成了荊州邊疆大吏,由執行層升格為決策層,可以指揮別人去攻城拔寨了。不久,陸遜被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右護軍相當於都督,陸遜成了東吳的新一代都督。
而一年前,陸遜才是區區定威校尉!
“不服!”劉備恨恨地說。關羽死了,荊州失了,劉備不服。
第二節 猇亭揚威
最危險的導遊——
劉備不是記仇的人,因為有仇他就報了。221年四月,劉備稱帝,還沒把龍椅坐熱乎,七月份,他就親率大軍東伐,對外說是為關羽報仇,其實是想重塑自己的霸主地位。征戰關羽期間,孫權把大本營遷至鄂,改名為武昌。劉備稱帝,把年號改為章武——你武,我也武,你彰(章),我就昌,哼,誰怕誰呢?
江東全動員,孫權盡遣心腹大將而出。
“朱然聽令!”
朱然從小與孫權一起讀書,上課一起搗亂,考試一起作弊,感情很鐵。呂蒙臨死,推薦的繼任者就是他。
“潘璋聽令!”
是潘璋的部下擒住了關羽。東吳戰神甘寧病故後,孫權將其部曲歸潘璋所有。孫權想讓他做太守,卻已經沒有崗位,但是,領導只要是想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