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子之命,承製封授大批官吏。從小就欽羨當地名流的鄧艾,這時肯定想找一下這個東漢中興一號人物的感覺。除鄧禹外,還有一個人可以“承製分拜”,這個人的名頭比鄧禹還大:曹操。漢獻帝曾以曹操“典任於外,臨事之賞,或宜速疾”,命其得承製(估計漢獻帝是被逼給曹操這個特權的)。在蜀漢君臣跪倒在自己面前時,鄧艾肯定找到了曹操威震天下操縱朝綱時的快感。
只封蜀人不過癮,鄧艾又把隴西太守牽弘調到蜀郡,把司馬昭派來指導監督他的師纂封為益州刺史。牽弘和師纂是朝廷命官,也是你鄧艾能動的麼?
鄧艾的感覺,一個字:爽!司馬昭不爽了。司馬昭一拍桌子:好你個鄧結巴,眼裡還有我沒有!
鄧艾不是鄧禹,人家鄧禹和漢光武帝劉秀是哥們兒,其關係之鐵不亞於劉關張三人。鄧禹曾經和劉秀同床,徹夜長談,該有多少共同語言呢!朝中大事小情,劉秀都拿來請教鄧禹。可以說,劉秀把半個皇位讓給了鄧禹。鄧艾嚴重口吃,別說司馬昭,就是一般人也很難和他“長談”,遑論“徹夜長談”。即使鄧艾使用了街頭廣告上說的口吃矯正儀(如果有效的話),司馬昭也不會與他談話。司馬昭伐蜀,鄧艾拼了老命反對,司馬昭早就記恨鄧艾了。還有,出生於漢魏朝中第一世家的司馬昭,一身公子哥兒習氣,和一身牛騷氣味的鄧艾,完全不搭。
鄧艾更不是曹操。曹操當時已經置漢獻帝於股掌之間,鄧艾對司馬昭呢?
從父兄那裡繼承基業,司馬昭本來就有點自卑,老是擔心前朝元老們不買自己的賬。最關鍵的是,當時司馬昭加快了篡政步伐,急於樹立自己的權威,鄧艾此舉極大打擊了司馬昭的權威———因為鄧艾封賞蜀中是假借天子之名而非司馬昭之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唯獨鄧艾不知。
司馬昭繼續倒計時:3……
死亡倒計時:2———
勝利了,從陰平一路死裡逃生跟隨鄧艾殺到成都來的兩萬弟兄卻笑不起來。逼得劉禪投降,不管怎麼說也是魏國第一大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現在仗打完了,該坐下來等著領功了。偷渡陰平、血戰綿竹,把頭別在腰上,隨時可能丟命,怎麼也得弄個一官半職的吧。這個想法合情合理,卻不合司馬昭的心意。當有人為鄧艾計程車兵請功時,司馬昭頒佈了一個《乙亥詔書》,說在中軍(中央軍)的,即使是下功,也可以封侯,在州郡軍(地方軍)的,功勞再高也不封賞。
訊息傳來,鄧艾計程車兵紛紛用惡毒的語言問候司馬昭家裡的女性,可能不敢那麼明目張膽地罵,但是也都在發揮各自特長拐彎抹角地罵。這擺明了就是歧視鄧艾計程車兵,因為中軍大都在鍾會部隊,鄧艾部隊及王欣、牽弘、楊欣部眾全部是隴右兵馬,都是隴西各郡的地方兵。
大家不願意,紛紛去找鄧艾,要自己的老大為自己出頭說話,鄧艾卻推脫說自己結巴,你們自己去找吧。鄧艾的部曲親兵卻是軍中僅有的中軍。鄧艾這樣說,就等於他預設了州郡軍無封無賞的事實。望著自己曾經不顧生死竭力擁護的鄧艾,大家把對司馬昭的仇恨轉移到鄧艾身上來了。司馬昭只是讓他們生氣,鄧艾卻讓他們憤怒。
既然朝廷不封賞,那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出外搶一點吧。反正成都是京城,國庫裡怎麼也得有點錢。蜀漢常年打仗,國庫可能空虛,那蜀中怎麼也得有幾個大財主,去他們家搶一點也是湊合的。最不濟,從大街上搶個成都美女回去,省得回家花錢討媳婦。
大家一窩蜂地湧上街頭,美女沒見到,卻見到了鄧艾的糾察隊。蜀漢人們見到糾察隊就鼓掌,因為糾察隊的職責就是查處懲戒擾民魏兵的。鄧艾為了穩定新降之城,“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這時,大家不再問候鄧艾家的女性了,而是問候老天:這樣一個刻薄寡恩的東西,你怎麼不讓他死!
這正是司馬昭想要的結果,他就是要鄧艾眾叛親離。
就在大家咬牙切齒的時候,鄧艾卻命令他們敲鑼打鼓地到綿竹去。大家都說:“又不是出喪,搞這麼大動靜幹什麼?”訊息靈通者說:鄧艾是去綿竹修築京觀。
古代,戰勝方將戰敗方陣亡者的屍體堆積在大路兩側,覆土夯實,形成一個個大金字塔形的土堆,號為“京觀”或“武軍”,用以誇耀武功。這是對死者和戰士的大不敬,只要是稍微有點人性的軍人,都不會這樣做的。早在戰國時候,楚莊王就拒絕修築京觀,下令好好埋葬敵方亡者。
12歲時,放牛娃鄧艾曾經把自己的名改為“範”,把自己的字改為“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