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怎麼也比那些行伍出身的武夫強,於是一批接一批的學文學武兩不成,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現身國防,結果武舉成了這些下等書生混上官職的捷徑!既然那些窮酸們都安置了,那趕上災荒無家可歸的災民也得給條出路啊,於是軍隊又發揮了起了另一項維護社會‘和諧’的作用。
古代一遇災荒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災民,沒飯吃只能穿州過府四處流浪,十個八個也不怕,可這些人弄不好就是十萬,百萬,一旦處理不好,賑災不及時就會激起民變。到了宋朝這不是問題,一旦饑荒發生,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開倉放糧,而是豎起招兵旗,把那些青壯都送到軍隊中吃官飯了。如此一來既補充了軍力又安撫了災民,啥事情都不耽誤,大家都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大頭兵更多是為了養家餬口,這裡待遇不錯,只要長得人高馬大就行,而且沒有嚴格的退役年齡限制,只要混的好,又沒趕上去西北‘鍛鍊’,孫子都能養大嘍,結果禁軍隊伍中胡子兵成群,弄不好一家三代都能在一個班裡當兵。
百年的和平,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到了本朝,現在大宋已是無官不商,人人參與經濟建設的時代,禁軍往往又駐防在大城市,他們哪裡還能坐得住,有心思去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