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賈這次出使南越,趙佗對他格外看重,相待有加禮。
陸賈還朝時,趙佗“因賈獻文帝白璧一雙,翠鳥千、犀角十、紫貝五百、桂蠢一器、生翠四十雙、孔雀二雙”等嶺南地區的特產。趙佗一次上貢,即達1000多件物品、珍禽,可見趙佗與漢友好是誠心實意的。
陸賈勝利地完成了使命回到長安,向文帝詳細彙報了出使經過,文帝十分滿意,設宴慶賀陸賈的第二次出使安撫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使趙佗再次對漢稱臣的目的。由此開始南越國與漢恢復了以前的關係,完全實現了雙方關係的和好,趙佗對漢稱臣,行諸侯之職,時時遣使人貢。
文帝在位期間,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死前遺詔:“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要求喪事從簡,“出臨三日,皆釋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山為藏,不復起墳”。
漢文帝劉恆是以勤儉節約著稱的皇帝。他開創了被後人稱為“文景之治”盛世的先河。
文帝劉恆於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崩於長安未央宮。在位24年,死時年僅46歲。葬於陝西霸陵,廟號太宗,溢日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劉恆駕崩後,由子劉啟即皇帝位。劉啟生於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母竇氏。文帝在代地所生三子皆早死,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以現子劉啟居長,劉啟又純厚慈仁,遂立為太子。即位後是為孝景皇帝。
劉啟繼位後大赦天下,啟用申屠嘉與周勃之子周亞夫為左右垂相,景帝承文帝節儉之風,繼續採取與民休養生息政策。他把文帝的“三十稅一”正式定為朝廷法令,搖役也由一年服一月改為三年而一事。重農抑商,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減輕刑罰,為黎民百姓所擁戴。
自高祖劉邦到景帝劉啟,歷經的餘年治理,已是天下太平,家富衣足,太倉之粟充溢露積,京師之錢累鉅萬而不可計,居官者世代相傳以為姓號。歷史上把文帝劉恆與景帝劉啟兩帝共治的4O年稱為西漢著名的盛世兆年“文景之治”。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劉啟晏駕於長安未央宮內。在位17年,崩時年僅48歲。二月,葬於陽陵,溢日孝景皇帝。
南天支柱轟然倒塌
繼景帝之後,年僅16歲的劉徹於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即皇帝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於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生,是景帝劉啟的第9個兒子,母王氏。公元前153年封為膠東王,公元前150年四月,劉徹7歲時立為皇太子。
劉徹登位的翌年,定年號為建元,中國封建時代帝王年號由此開始。
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不疾而樂終,享年101歲,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封建帝王中惟一的一位大壽者。
趙佗自秦始皇時代率軍入嶺南起,到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莞i在前後總計即餘年的漫長曆程中,稱王稱帝達60餘載,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內,趙佗以自己的仁德、寬厚之心和滿腔熱情,一統了嶺南,締造了南越國,使南越各族人民擺脫了刀耕火種原始的生產方式,向中原社會發展水平推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奮鬥,使嶺南百姓富庶,國泰民安,成為一撐華夏大地的南天支柱。
南越王趙佗仙逝後,長孫太子趙胡繼王位。他與丞相呂嘉,為其祖父趙佗舉行了自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國葬。國中所分封的王侯、朝臣、將士、郡縣之吏以及黎民百姓,紛紛從南越的四面八方趕至京都番禺,為其弔唁,連都城郊外十幾裡的村寨都住滿了前來弔唁和送葬的人群。南越之地,可謂家家弔唁,人人萬分悲痛。
發葬這天,南越國中所有鼓號齊鳴,送葬之車駕、人役綿延數十里之遙。趙胡按祖父趙佗遺囑,將其葬于都城番禺城外,南自雞籠崗,北至天井,連岡接嶺的群山之中。為了使祖父趙倫永遠安逸、靜靜長眠於黃泉之下,趙胡安葬祖父趙佗遺體時,多置疑家。發葬的靈車從番禺都城四個城門同時出來,四具棺樞皆一模一樣,下葬時又棺棚無定處。除垂相呂嘉和趙胡等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全然不知南越王趙佗棺樞的真正下葬之處。
在南越國民眾與朝臣官員及趙佗家人送葬的號晦大坳之中,垂相呂嘉是最年老的朝臣。他披麻戴孝,被兩個家人攙扶著,曾幾度哭得昏死過去。呂嘉昔日只是越族的一個少年,但他自幼聰慧好學,辦事機靈,漸成大器。趙佗憐其才,拜呂嘉為軍師,立國後又拜他為南越國的承相。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