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1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絲苫�200歲以上。
許多年過去了,經過堅持不斷地打聽,歐洲人終於得知,絲是一種從樹上採來的“羊毛”。羅馬帝國時代的作家老普林尼,在其成書於公元77年的《自然史》中說,賽裡絲人這個民族“以他們森林裡所產的羊毛而名展遐邇。他們向樹木噴水而沖刷下樹葉上的白色絨毛,然後再由他們的妻室來完成紡線和織布這兩道工序”。從這位作家的記述看,歐洲人經過千百年的時光,用種種渠道打聽來的答案依然是不準確的。他們把絲稱為一種羊毛,又以為絲是一種長在樹上的白色絨毛。實際上蠶絲是一種動物蛋白纖維,而不是植物纖維。但平心而論,作家老普林尼的這個記述。與過去相比,畢竟與真理接近了一步,因為蠶是一種與桑樹為伴的昆蟲。
到了2世紀大秦王安敦執政時代,包撒尼亞斯在寫作《希臘志》時,瞭解到中國的絲產自於一種被稱為SER的昆蟲,即蠶。他說:“賽裡絲人用作製作衣裝的那些絲線,它並不是從樹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來源。在他們的國內生存有一種小動物,希臘人稱之為‘賽兒’,而賽裡絲人則以另外的名字相稱。”他說:“這種小動物與蜘蛛相似。”毫無疑問,這種小昆蟲就是蠶。包撒尼亞斯雖然比他的前輩更準確地瞭解了絲的來源,但他顯然仍是透過間接途徑瞭解到絲的生產過程的。他接著說:賽裡絲人用籠子來飼養這種小蟲,這種小蟲製造出一種在它們的足上纏繞的細絲。一季蠶需要養五年,前四年一直用黍作飼料,直到第五年才必用綠蘆葦來飼養。這種小動物十分喜歡綠蘆葦,拼命地吃,直到破肚子死去,絲就留在其肚子中了。”
包撒尼亞斯提到的關於蠶吐絲這個今天看來有些荒唐的問題,直到2世紀後半葉,才由希臘旅行家波薩尼阿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