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3/4頁)
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不明所以,齊齊看向潭王。潭王目光黯淡,仍沉默不語,彷彿面前人們所說的話都與他無關。
太后清了清嗓子,接著道:“源瑢曾親口向哀家承認,他是對那位趙小姐動了真情,還曾假我之手,將那姑娘從隆熙閣喚來見面,當時哀家並未當回事。只未想到……唉,他竟會對那姑娘執念若此,只因得不到她,就對自家兄長做出這等事以圖報復。諸位卿家有誰不信,不妨當場問問源瑢,哀家這話是否屬實。”
臣下們敢於頂撞長公主,對太后卻絕沒膽量那麼放肆。而太后的威信也遠非長公主所能及,太后說出的話,眾朝臣別說反駁,連質疑都幾乎不會。
眼見潭王自己也沒有出言否認的意思,眾朝臣連同潭黨成員在內,倒幾乎盡信了他是對綺雯動了真情這一說辭。一時間眾黨羽好生尷尬,也好生汗顏,紛紛想到:王爺竟是真去對那女子動過心思的,果然是年輕氣盛,不顧大局,怎就落了這樣一個把柄給人家呢?
事到如今,潭王已經沒什麼可否認反駁的了。話是從自己嘴裡說出去的,難道還要當眾指責母親和妹妹說謊?他給二哥準備的罪名就是不孝,自己若是對母親這般無禮,還有什麼可指摘二哥的?
“不錯。”長公主冷笑道,“事後趙小姐自潭王府脫逃,因怕宮門遇人阻截,就暫且去到我的居處躲避。三哥追到我府上,也曾親口向我承認對趙小姐是一片真心,求我交人。兩位大人是否想說,我與母后是因偏袒皇兄而有意說謊造謠?”
那兩名臣子面面相覷,都無言以對。
“我因顧忌趙小姐鍾情於皇兄,並未答應。之後待皇兄找來,才將趙小姐交還給他。我本以為,那一次見到趙小姐與皇兄情深彌篤,三哥會就此收手放棄了,卻想不到,他竟會惱羞成怒,使出這等手段對付皇兄,不但勢要拆散皇兄與趙小姐,還想置趙小姐於死地。”
長公主朝潭王逼上兩步,“我真想問問三哥,也問問在場諸位,趙小姐雖身為罪臣之女,但罪臣之後沒入內廷為奴也並不有違禮法吧?皇兄一向處事公正,他再如何寵愛趙小姐,也未曾冊封其為妃嬪,寧可讓摯愛之人受著委屈,也沒壞了規矩,這又何罪之有?至於什麼怠慢耽擱父皇病情,更是子虛烏有之事!眾所周知,宮內宦官多是喬安國黨羽,那些人的說辭,如何可信?三哥究竟出於何樣目的做了今日這個局,還不是再明瞭不過的麼?”
她話音一落,整個大殿就靜下來,幾乎落針可聞。
其實眾所周知潭王對皇位覬覦已久,在場朝臣無論是何立場,甚至連同作證的太后與長公主兩人在內,誰都不會幼稚到相信他完完全全是為了爭女人才來爭皇位的地步,最多隻會覺得這是其中一項原因,還只能是次要原因。
但這都沒關係,這些前廷後廷的相關人等怎麼看都沒大關係,關鍵是這番說辭放出去,讓外面那些不明內情的人們聽說有太后與公主親口作證潭王是為爭風吃醋才要謀奪皇位的,那些人當然會信!
這可比由閹黨宦官作證皇帝延誤父親病情要可靠太多了。
皇帝與源瑢就是在打風評之戰,誰能率先壞了對方的名聲誰便獲勝,這所謂的風評,可不僅限於朝堂之上。
在場朝臣不論信多信少,卻個個都明白了這個局勢,知道這一下三王爺是永遠失去了名正言順的機會。
而與此同時,在劉正明這樣的正直老臣眼中,源瑢的形象也大打折扣。這樣一個為爭女人敢夜闖隆熙閣的王爺若是榮登大寶,誰能保證會比今上可靠?
劉正明等三名老臣互相看看,都覺臉上無光,各自喟嘆。
長公主長長一嘆:“我年紀太輕,於朝堂大事又一竅不通,說出的話或許難以取信,但母后的話,諸位總還信得過吧?皇兄是何樣的人,三哥又是何樣的人,不聽我們母女來說,諸位也該心裡有個數才是。”
皇帝為人嚴肅莊重,又素來有著不近女色的名聲,潭王卻是豔名遠播,常年一副風流公子的姿態,都是有目共睹。是皇帝為寵幸寵姬而耽擱父親病情,還是潭王爭風吃醋因愛生恨造謠生事,這兩樣哪個更易取信於人,已然不言而喻。
屏風後的太后亦是長長一嘆,語重心長道:“自今上接任大統,處處節約內帑,縮減用度,唯獨對慈清宮各樣用度極近豐厚,這一年多以來,今上對先帝與哀家二人也是關照良多,例子不勝列舉,摯陽宮上下,有目共睹。今上對先帝的孝心,天地可表。先帝過世那夜,隆熙閣內的情形哀家不得而知,但若說今上會為寵幸一個女子延誤先帝病情,哀家是決不能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