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招風的道理,爹孃不會不明白的。”
可能是在消化瑩雪這番話的內容,好一會,張叔才點點頭,說道,“丫頭說的在理。那這麵館就不再擴大了。只是現在那人手夠用,若能再想點辦法……”
“可以擴建後廚呀,那西院的三間門房完全可以利用起來。”瑩雪接著說到。
老兩口看著她,琢磨了一會,張嬸一拍桌子,
“對呀,雪兒說得在理,咱可以把西院的三間門房改建成灶房,盤上兩爐灶,可以多出些燒餅點心外賣。這樣不用擴大門面,營生也能做大了。”好象看到了麵館美好的未來,她的雙眸亮亮的,眼角的魚尾紋也歡快地盪漾開去。
“這稱得上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瑩雪笑著點頭。
“好,咱說幹就幹,明天就開始盤灶。”張叔最後拍板。
西院的三間門房稍做改動,盤了兩個爐灶,做麵館的後廚兼工作間。 這樣比原先東院門房的西間,等於是廚房的面積擴大了一倍還多。東院的上房就給了李柱兒和後招進來的三個小學徒住。
這三個可愛的小夥計是大塊頭李大牛,他主要負責店裡的重體力活。機靈鬼時小樂,他主要負責前臺與食客打交道的事。老實乖巧的聶三可,他和李柱兒在後廚跟著張叔做灶上的活計。另外面館還辦置了一輛專供外出購物的小驢車,就停在了東院,那頭能幹的黑毛驢就養在院子角落裡。
這樣表面看起來店面雖然沒有一點擴大,但實際上店內的營業能力卻擴大了許多,因為後廚的加工能力擴大了一倍還多。經過幾天的實踐,瑩雪的想法得到了驗證,麵館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而增加的部分,主要來自各色風味麵點。
看著大家勞累的樣子,尤其是看到張叔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每天還要在灶前辛苦,瑩雪勸他少勞作些,儘量把事情交給柱兒他們。
“恩,柱兒來了也有大半年了,灶上的活兒他差不多也能頂下來了,再帶上段日子,就是個成手了,到時候他主灶,三可就給他打下手。大牛和小樂也都幹得不錯,有他們,我能清閒不少呢……”張叔終於也開始服老了。
張嬸自做主張地僱了后街的陳嬸來做日工,主要負責店裡的漿洗縫補,食客多的時候,她就幫忙包餛飩。陳嬸的丈夫原來是給鎮上的王員外家趕車,後來因為意外翻車摔斷了腿,失去了勞動能力,王員外家給的那點賠償銀子為治腿早就花光了,家裡正困難的不行,如今來做這份工,每月有三錢銀子的工錢不說,中午還管一頓飯,下班時張嬸還讓她把每天賣剩下的飯食帶回去一份,也省下了家裡的晚飯花銷。為這,陳嬸感激得不得了,老說是張大哥張大嫂救了他們一家,幹起活來也格外地賣力,一進麵館就沒個閒時候,把本應是瑩雪和張嬸乾的活兒都包了下來。
而瑩雪每天除了記記帳,坐著大牛趕的小驢車出去買點東西外,就是店裡麵包包餛飩,或者躺在屋裡邊磕瓜子邊看從前街書肆裡租來的閒書。縱覽張記麵館,最有閒的人就是她了。
除了每月照例給瑩雪五錢銀子外,張嬸還會給她買衣物胭脂小首飾什麼的,雖然都是些很便宜的東西,但瑩雪知道就麵館的收入來說,張嬸是盡了力的。只因為瑩雪對這些東西完全不感興趣,極力勸阻她不要花那冤枉錢,她才不買了,可一到了換季的時候,她還是不忘給瑩雪添置新衣。
雖然瑩雪總是勸阻張嬸不要為她多花錢,但有一樣東西她是來者不拒的,那就是零食。這個時代的零食沒有二十一世紀的花樣多,但都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原汁原味,吃起來特別香。瓜子核桃(不知為什麼這裡沒有發現花生)炒豆,各種時令水果,各色小點心,她桌上的那個果盤裡,這些東西就從沒斷過。
如今自己也成了米蟲,能走到這一步,也算蒼天不負賀瑩雪呀。
這一天上午早飯口一過,看店裡沒自己什麼事了,瑩雪就回屋歪在炕上拿了本書看。剛一會,張嬸一推門走了進來,
“閨女,看看誰給你捎信來了?”
”給我捎信?誰呀?”瑩雪一下子坐了起來,看到她手裡拿著一個漂亮的信札。
“齊公子呀。”
薩藍
真的是齊公子捎信來了。因為還有些事情需要安排,齊江平給鄉下老宅捎了信,順便也給瑩雪寫了一封。齊家的下人一早上就把信送了過來。瑩雪當著張嬸的面開啟了信。這一來是為了避嫌,二來也是因為她根本就不識字。
信的內容只有幾句話。瑩雪姑娘:齊某已抵大都有些時日。承蒙聖上錯愛,已任戶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