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煊赫囂張,皇室宗親們卻反常的低調和沉默。尤其是成王和武安郡主更是門庭冷落,車馬稀少。
這些對於宜竹一家影響並不大,他們照舊做著平日做的事情。父親每日勤勤懇懇的辦理公務,時不時的回來向妻子兒女報道些最新訊息。平氏可供炫耀的事多了起來,不厭其煩地為楊家的奢侈豪華做宣傳。同時她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積極地替大女兒宜蘭尋找合適的人家。至於二女兒,她覺得她是有主意的人,而且青出藍勝於藍,她打算暫時先不替她操心了。
宜竹則在籌劃茶樓的開張,因為她前世的母親就是做這個,她對此一點也不陌生。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宜竹家的茶樓“陶然居”低調的開張了。說是茶樓其實只是上下兩間門面而已。裝飾以竹木傢俱為主。一樓為通間,擺了十幾張桌椅。樓上勉強算是雅間,用竹屏和木屏隔開。
茶樓所用茶葉是楊明成託了鄉親從蜀地運來,烹茶的茶釜用的是茶聖陸羽所造的風爐,狀似古鼎,方耳、寬口、長肚。這種茶釜用起來方便,看上去典雅,據說其中還摻雜著儒家思想。
這個時代的茶點倒是挺豐富,小巧的粽子,綠豆糕、精緻的餃子、肉脯、肉乾、蜂糕、排叉、盆糕以及各種麵點等等口味是應有盡有,宜竹又新增了茶葉蛋和雞蛋糕等簡單的點心,更復雜的她也不會。
宜竹在茶樓入口處,豎了一快大白板,旁邊有筆墨,茶客詩情勃發時便可揮筆留下墨寶。本朝吟誦成風,但凡認字的人都喜歡吟上幾句。而茶也有助文興、壯詩情的作用,“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正是這種寫照。宜竹還特意僱了一個粗通文墨的跑堂,客人不多時,就讓他把白板上的詩詞抄下,然後再讓父親抽空謄寫清楚,將來好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