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運河銜接,所以長江裡的戰船自然無法開進太湖。太湖裡的戰船,自然全部是在太湖裡面就地造起來的。
太湖地區的水師對於南唐重要性並不明顯,因為這一地區南唐的國力、軍力一貫強於吳越,而且南唐的水師需要同時面對吳越、馬楚和北面中原王朝三大敵人,所以為了集中兵力,南唐一貫是不重視太湖地區的水師部署的,而是把其造船業的資源、潛力基本上都分配給長江淮河等水系的水師使用,所以在太湖裡,南唐的水師存在感非常之弱。
這一點上,吳越國和南唐恰恰相反,數十年來,吳越的假想敵只有一個,那就是防備南唐入侵,畢竟吳越國三面被南唐包圍,只有南唐一個鄰國。所以吳越對於與南唐接壤的每一片主要水域都很上心。而太湖只距離南唐、吳越幾十年來軍事衝突主戰場、蘇州城邊上幾十里路,所以自然也備受吳越重視。
在太湖中,吳越水師的戰船規模一度是南唐太湖水師的好幾倍,而且船隻質量也更加精良。這種情況,和千年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德兩國建設主力艦隊的情況是頗為相似的南唐就好比英國,造船的時候需要如同英國考慮覆蓋其全球分佈的廣袤殖民地作戰半徑,把戰船的噸位更多向續航力、各種海況適航性之類的引數上傾斜、妥協;而吳越就好比德國,一戰前德軍戰艦唯的一目的就是打爛英國海軍,所以他們只要考慮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戰區的作戰需求就行了,在這片海域,德國海軍比英國海軍更專業。
從當年武肅王的時代開始,為了從太湖方向保衛蘇州、湖州等地,確保太湖水師的可持續發展,錢還組建過一支水軍名叫“撩淺軍”。
顧名思義,這支部隊在和平年代的任務就是疏浚太湖靠近湖州、蘇州兩州的湖區,清挖湖底淤泥、興修灌溉水利。在戰爭年代,就可以立刻轉入純軍事用途,在太湖地區快速機動、快速部署,隨時投入戰鬥。
據說“撩淺軍”最為昌盛的時候,雖然要常年佔用上萬勞動力,但是卻可以使蘇州、湖州、秀州(現在的嘉興)等地總計300萬畝水稻耕地可以得到更完備的灌溉。由於“撩淺軍”的水利建設工作帶來的這幾州糧食淨增產量,就相當於額外多了80多萬畝水稻耕地這個buff產量,比把“撩淺軍”佔用的勞動力直接拉去種地要高效得多,也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了。後來宋朝時候所謂的“蘇湖熟、天下足”的名言,其最源初的建設者,就是吳越國的“撩淺軍”。
所以,吳越人在太湖地區是千方百計發展了一支“可持續發展”的水師的,南唐大軍試圖從無錫縣迂迴蘇州南部縱深地區,立刻被吳越水師來去如風地登陸截擊、騷擾後路打亂了陣腳,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只是乖乖地沿著江陰黃山的南麓緩緩進兵(注:和安徽的黃山完全不是一回事……是後世江陰要塞所在的一處小山)。
如此一來,吳越一方也算是把此前在蘇州攏城死守的方略的危害性降低到了最小,可以安心地長期固守城池原本吳越軍退守州城的話,南唐軍還可以沿著太湖沿岸往南滲透、禍害蘇州外圍的各處縣城和湖州部分地區,現在無錫方向因為吳越太湖水師的優勢,南唐軍不得不收斂進兵路線,也就只能把禍害吳越後方的打算撲滅了。
……
蘇州城裡的吳越國守軍由掛著宰相頭銜、實授寧國軍節度使的吳越重臣元德昭全權統籌(該節鎮下轄蘇州、湖州、秀州等地),南唐軍圍城的時候,蘇州城內總計收攏了18000餘人的吳越軍隊,這也是浙北蘇南地區的吳越軍絕對主力部隊所在了,其餘湖州、秀州等維繫兩軍戰線的州城都只有數千兵丁、太湖中則有吳越七八千人的水師。
城外包圍蘇州城西南兩面的南唐陸軍由南唐國皇太弟李景遂作為統兵主帥、都虞侯柴克宏實際負責協調各部兵馬,馮延巳為監軍;至於水師方面,南唐軍任命的主帥為原本任職楚州水師團練使的何敬洙。
其實論資歷和官位,何敬洙在如今的南唐軍水師當中不算啥,但是畢竟他是三年前跟著文徽下建州的時候,難得的在福建立了大功的武將。而且這人運氣也不錯,當初文徽拿下建州之後,何敬洙就因功被提拔為楚州團練使,調到淮南統兵了。所以他算是趕上了南唐軍在福建打勝仗的好時機、又避過了南唐軍在福州吃敗仗的那兩年,是個福將。
如今朝廷被吳越人在福建羞辱了,總要找一個論歷史戰績抬出來比較提氣的武將率領水師,所以李在五鬼文臣的諫言下就破格把何敬洙提拔起來了。
當然,以南唐的慣例,主帥如果是破格提拔驟當大任的,少不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