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就不顧讀書人的禮儀了,當下也不管“食不言、寢不語”。一邊吃著一邊指著賬本對錢惟昱彙報:“殿下,這收穫季節也持續了快20日,能收的基本上都收上來了。如今看來,今年播種的這批這占城稻中,成熟最快的一批是楓橋鎮東第三組的稻子,只長了66日便基本收穫了,畝產稻兩石六鬥、折米一石七鬥。這個產量比當地豐年晚稻的平均出米產量低七斗的畝產、比一種再熟之稻單產低二斗、總產低一石一斗。不過考慮到這一季的收成相當於是平白多出來的,已經非常可觀了。”
錢惟昱如今已經被朝廷正式冊封為郡王了,理論上也是有資格被人稱呼為“殿下”的。何況這種亂世逾制的人比比皆是,割據五縣自稱天子者亦有之;如吳越國這般恭順、僅僅是頂著朝廷給的名分的上限享受待遇的,已經是很難的了,所以錢惟昱麾下基本上人人都不介意改口稱呼錢惟昱為“殿下”。
沈默介紹完了楓橋一帶的產量,翻了幾頁筆記,繼續說道:“潘家園這一代的稻田,在收穫期上僅次於楓橋,平均在70多日,畝產和楓橋那邊的差不多,少數幾塊地偶爾會畝產增加一斗。
收穫最晚的就是今日跑的寒山寺一帶了,最晚的一批稻子生長期足足有九十二日,不過畝產足足有稻三石二斗、折米兩石二斗!這個數字比其他幾塊田高了至少四鬥,而且也比原本一種再熟的稻種單次收成要高。”
在占城稻引入中國之前,其實中國要說一年收穫兩次水稻那也是有的,但是那些一年兩熟不能等同於“雙季稻”,因為那大多是靠別的方式實現的。
最常見也最古老的一種,那就是間作、連作,也就是說在同一塊田裡前一種作物還沒收穫,就先把後一種作物種下去,在後一種作物發芽到秧苗階段,前一種也就可以收穫了。這種措施的好處是可以節省一定量的每種作物對土地佔用時間,但也僅僅是省點時間,對於產量的幫助不大。
第二種是隋唐時候產生的一種二熟法。在江南等氣候溫潤的地帶,隋唐時候的稻農已經發現在夏末秋初的時候把成熟的稻株上面三分之二的莖稈連同稻穗一起收割下來、但是保留根莖不去破壞,然後再給植株施以重肥、加強灌溉,這些稻株可以在秋末冬初的時候再長出一茬稻穗來。
這種措施在北方日照、氣溫、水分不足的地區無法使用,因為那些地方的稻子生長慢、第一次成熟收割已經到了秋末,割了之後再是施肥澆水也來不及第二次生長了。同時,即使在江南,如此操作下第一季的稻子收穫量也只有充分成長的單季稻的八九成,而第二茬收割的收穫量約摸是單季稻的四五成。所以雖然這種稻作名義上是收穫了兩次,但是實際上總增產量只有三四成,而不是直接翻倍。
按照沈默和錢惟昱如今統計的第一年試作的占城稻的畝產,如果後續的第二季正常晚稻的收成不受生長期壓縮的影響的話;那麼一年下來,一塊稻田的總畝產量至少可以達到原本單季稻的一點八倍、一種二熟稻的一點三倍。
如果沈默可以進一步再育種、改良的話……那幾乎是意味著整個吳越國在不增加田畝數量的情況下,糧食總產一下子暴漲三分之一強!
而且,以如今已經深陷其中幾乎要進化成科學狂人的沈默的狀態來看,讓他不下心思改良育種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不還在飯桌上,他已經開始倒騰筆記個不停了。
“嗯,殿下,卑職覺得首先我們可以推廣讓農夫們結保,每村統一管理,不要在各自的大田裡直接育秧苗,而是集中起來,修一些水土保持更好、而且防風保溫的秧田,在那裡集中育秧。在這些田邊多種桑林防風保溫、挖漚肥池子及時增肥。這樣只要溫度夠,育秧的開始時間就可以提前到正月十五左右,比現在二月初頭早半個月。
然後,就可以考慮大力推廣如今寒山寺一帶稻田裡的那批收成品種了,這批稻子收成產量最大、但是生長期也長約二十天,靠著提前育種補償了時間之後,就可以去其弊而取其利了。明年蔣舶主那裡有新稻過來,我們還可以交叉授粉,分組實驗……”
錢惟昱被沈默聒噪地不行,但是又不能不聽。畢竟人家這是在給他打工,而且還這麼敬業。再加上錢惟昱好歹是有些後世的生物學知識的,對什麼“雜種優勢”也略知一二,少不得和沈默討論討論,每每可以把沈默提點得恍然大悟。
……
截止到四月上旬,這一年蘇州地區的十五萬畝占城稻總算是都收穫了上來。投下去的四千多石種糧經過一萬多戶農戶的辛勤栽種,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收穫了四十萬石稻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