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斬,有點兒像是近年來偶然改良的三尖兩刃刀——只是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用三尖兩刃刀,抑或是三尖刀的原型陌刀呢?”另一旁的林仁肇對於兵器也是比較熟悉的,一聽錢惟昱的解釋馬上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對啊……這個钂鈀看起來製造工藝也挺複雜的,砍人捅人綜合效率也沒有陌刀好,為什麼不用陌刀呢?難道是因為陌刀的用料多,材料成本貴?”
錢惟昱被林仁肇的解說和反問說得一愣,也有點不解為什麼後來的戚繼光要用钂鈀這種東西,卻不知道其實後世的戚繼光是因為明軍當中普遍裝備了飛火神鴉、火龍出水這些藥筒火箭兵器,所以需要钂鈀這種武器作為野戰時候的火箭發射支架——
就和十八世紀英國人喜歡用形似拒馬的支架上架設一排裝了藥筒的火箭,隨後點火發射製造最原始的早期火箭炮一個道理。戚繼光的戚家軍中,伙伕一般也會帶幾枚裝藥火箭,每次接戰前需要遠端發射火箭壓制敵人的時候,就會把钂鈀往沙泥地上一插隨後就可以把火箭架上去發射,三叉戟一樣的兩個凹口正好適合架設火箭。
如今五代的時候哪來的裝藥火箭?如果僅僅是為了需要一柄能夠同時高效率地兼顧捅人和砍人功能的兵刃的話,用這個時代的陌刀或者剛剛改良自陌刀的三尖刀自然是更加便捷的辦法了。錢惟昱不知道這個典故事由,但是那並不妨礙他“從諫如流”,既然反覆思忖也沒想出非用钂鈀不可的理由,那就不用好了。
“林將軍說得也是有理,此前倒是孤拘泥於古人了,既然如此,就把‘鴛鴦陣’中的钂鈀改為陌刀或者三尖刀吧,不過尺寸分量一定要保證——不知我軍中的陌刀如今形制如何?”
林仁肇聽到錢惟昱垂詢,立刻如數家珍地說道:“回稟殿下,如今我軍中的陌刀一如唐制,柄長五尺、刃長兩尺有餘,重22斤,每柄鍛造費錢30貫。三尖刀形制與陌刀類似,重19斤,刺殺效果優於陌刀,而且略微輕便,用料也比陌刀略省,只是鍛造上需要的人工更多一些。但如今倉促要用只怕籌措不到。就算全部用陌刀,如今一都人馬400組,就需要800柄陌刀,新軍全部裝備的話,就要1600柄,倉促之間,如果不削奪其他部隊的裝備的話,只怕是難以籌備齊全。不如初期訓練便不要用陌刀了。”
唐宋制一斤是十六兩,實際重量大約是後世的一斤三兩多,這些資料錢惟昱已經掌握得很熟了。心中換算了一下,就知道陌刀的分量換算到後世的度量衡大約是14公斤多、三尖兩刃刀則是12公斤。以這個時代南方人的臂力體能,用這種兵器應該比钂鈀要要難一些,不過如果使用的人不多的話,只要挑出強壯計程車兵來使用,並且加強體能訓練即可。
“這倒無妨,兵刃武備的問題,還有時間,孤自會去解決。初期的訓練,就暫時用其他刺砍咸宜的兵刃頂一下,然後便先按照這個章程細則開展吧。具體的激勵賞賜,都要按此施為。”
“謹遵殿下軍令!”林仁肇和顧長風拱了拱手,這便領命離去、籌備進一步整訓新軍的事務了。
第135章 苦練新軍
時間已然到了11月末,秋去冬來,瑞雪屢降。古時候的天氣,不如後世那樣溫室效應明顯,因此四季分明井然有序。蘇州雖然靠海、晝夜溫差不大,在這個年代冬天倒也頗能下上幾場大雪。
不過蘇州城外崑山大寨內、大校場上,嚴格的訓練卻沒有因為下雪而終止。近萬人的蘇州新軍雖然才入伍不過兩個多月,但是這兩個多月來卻是需要日日勤練不輟。負責編練他們的都指揮使林仁肇幾乎是化身為魔鬼教練一樣,絲毫不肯懈怠。
很多士兵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倉促地連續訓練,大部分處州兵、婺州兵入伍後這兩個月的訓練量,和其他部隊的人馬比起來,起碼趕得上人家小半年的量了。
剛剛從普通士卒升為軍使不到兩個月的陳昊在校場上揮汗如雨,帶著自己麾下的4組士兵刻苦操練著鴛鴦陣的佇列、搏擊之術——每個營的兵馬,都是在100人的規模,分成8組,都頭親自率領4組,而軍使作為都頭的副手,在這種編制之中也可以管4個組。
在整個大校場上,他們這一股人馬只佔了總數的幾十分之一,顯得頗不起眼,但是井然有序的大軍,不正是靠這一星半點的星星之火拼接而成的麼。
什將、隊副,還有4個組的組長都是由六月份就被林仁肇早期招募入伍的婺州、處州老兵——當然這個“老”字只是相對的,因為他們與那些擔任普通士卒的新兵也就多了三個月的行伍經歷而已——如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