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4/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木同嗟。”
裴玄靜一直沒有參透其中的含義,直到在今天的婚禮上看到來自豐陵的柿餅。
她想起來,先皇於元和元年初秋葬入豐陵時,元稹曾做過一首輓歌。奉制詩往往缺乏詩意,但元稹做的這首輓歌情景交融,十分感人,因而流傳開來。
詩曰:“七月悲風起,淒涼萬國人。羽儀經巷內,溫輬轉城。暝色依陵早,秋聲入輅新。自嗟同草木,不識永貞春。”
宋若華留下的謎題迎刃而解了——“春貞永不木同嗟”,是輓歌的最後兩句“自嗟同草木,不識永貞春。”經過迴文後,刪去了“自”“草”“識”三字的新句子,使這句話看起來像女子的自怨自傷之語。實際上,這句話只是為了指明一個地點——豐陵。
現在,宋若昭也預設了裴玄靜的判斷。其實那天她不合時宜地大談柿餅經,正是為了提示裴玄靜。
同時裴玄靜還弄懂了,為什麼宋若華在最後一場扶乩時,不直接使用無“心”的《璇璣圖》。在仔細比較了兩版《璇璣圖》之後,裴玄靜發現“春貞永不木同嗟”這七個字,只能從有“心”的《璇璣圖》中找全。
宋若華真是言而有信之人。她巧妙地安排兩種《璇璣圖》,既傳達了自己想說的話,又把離合詩的謎底交給了裴玄靜。
神秘的離合詩果真來自先皇山陵?裴玄靜陷入深思……
宋若昭突然叫道:“那是什麼?”揚手向前方的草叢扔出一個石塊。緊接著便聽到“喵嗚”一聲怪叫,什麼東西躥了出來,落荒而逃。原先寂寂無聲的草叢中蟲鳴聲驟起。
裴玄靜嚇得差點兒蹦起來。
看著她的慌張樣子,宋若昭笑起來,“鍊師莫怕。我的習慣,在宮中時時刻刻保持警覺,方才見草葉有些晃動,擔心是人。還好不是……大明宮中,我只怕人。”
她伸手拉裴玄靜:“咱們走吧,貴主應該被新婿接上車了。現在過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