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東北方向飛行,而當時派往東南方向上的偵察機是20架,而派往東面的偵察機是12架!雷少卿這一番安排中最為正確的是,他讓這些轟炸機都以最快的速度飛行,並且在到達200海里(當時唐帝國情報機構已經得知,美軍艦載機的極限打擊半徑就是200海里)的時候只做15分鐘的搜尋飛行,然後立即返航(以最快的速度飛行的話,“魚鷹”式偵察機也就最多飛這麼遠)。這實際上為第二特混艦隊爭取來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極為重要的半個小時。
十點二十分,艦隊裡十四艘安裝有雷達的戰艦(六艘大型防空巡洋艦,八艘重巡洋艦)上的雷達全部啟動,在艦隊東面180度的範圍內進行廣域搜尋。十點半,前出的雷達哨艦到達距離航母15海里的海域,這樣艦隊就可以多爭取到五分鐘的防空預警時間。可問題是,前出的兩艘重巡洋艦是在艦隊的東南面與東面,雷少卿沒有派遣雷達哨艦去東北方向。更要命的是,當時在艦隊上空巡邏的四個戰鬥機小隊中,兩個在東南方向上巡邏,一個在東面,只有一個小隊的戰鬥機在東北方向上,而東南方向上的戰鬥機至少需要十五分鐘才能夠趕到艦隊的東北方向!
到十一點十五分的時候,“黃河”號與“珠江”號飛行甲板上待命的兩個防空戰鬥機小隊頂替了第一批起飛的兩個防空戰鬥機小隊。也許在大部分人看來,在這個時候更換防空戰鬥機都是錯誤的決定,可實際上,這最後反而成為了挽救第二艦隊不被全軍殲滅的重要因素。這批戰鬥機在十一點二十二分之前就全部升空了,而五分鐘之後,也就是十一點二十七分,位於“珠江”號航母編隊左側的大型防空巡洋艦“魏徵”號上的雷達發現了來自東北方向上的不明機群,隨即就拉響了防空警報。此時,第一批殺到的f4f距離第二特混艦隊近35海里,跟在f4f後面五海里處的就是tbd機群,然後是sbc機群,而在這個方向上的防空戰鬥機已經返回了“珠江”號航母,新起飛的那個小隊的戰鬥機距離“珠江”號僅僅十海里左右。
戰鬥立即打響,此時雷少卿才知道,美艦隊是在其東北方向上。幾乎所有的“隼”都以最大的速度向這個方向上集中。可對於倉促應戰的第二特混艦隊來說,優勢並不在他們手裡。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美軍飛行員大多都是第一次參戰(只有“大黃蜂”號上的飛行員參加了“菲律賓海戰”),經驗都非常不充足,而且美軍戰機的效能確實夠差的。
“珠江”號首當其衝,在與護航戰艦擊落了至少十六架美機(得到確認的戰果,其中“魏徵”號一艘就擊落美機八架)之後,8架tbd突破了防禦,投下了魚雷。“珠江”號閃過了這八條魚雷,可卻沒有避開接著到來的6架sbc投來的炸彈。命中“珠江”號的那枚炸彈在機庫內部爆炸,結果將轟炸機裡的燃料引燃。萬幸的是,當時轟炸機的加油工作還沒有結束,勤務人員沒有將彈藥送到機庫裡面(轟炸機一般都是在機庫裡掛上彈藥之後才送到飛行甲板上去的,只有在條件不充足的時候才會在飛行甲板上掛載彈藥),不然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一枚炸彈就給了“珠江”號重創,這艘航母已經無法再堅持下去了。
位於“珠江”號航母編隊西南的“淮河”號航母編隊成為了第二個攻擊目標。12架sbc集中攻擊了這艘航母(tbd都在進攻“珠江”號),結果有9架在進入之前就被炮火擊落,只有3架成功的開始俯衝,最後只有兩架投下了炸彈。完全可以說美軍的運氣好,這兩枚炸彈中就有一枚砸在了“淮河”號飛行甲板的後端,距離後升降機不到十米的地方。可運氣並沒有完全倒向美國佬,這枚航空炸彈是在飛行甲板上爆炸的,而當時飛行甲板上停放著的戰鬥機都在前端,而不是在後端!“淮河”號只是短暫的失去了收回戰機的能力,其飛行甲板的前端並沒有被破壞,彈射器也完好無損,航母仍然可以派出轟炸機群!
隨著越來越多的“隼”殺了過來,美軍的第一波轟炸機幾乎全部被殲滅。防空戰鬥機根本就沒有放過那些投掉了炸彈與魚雷,正在返航的美軍轟炸機。60架轟炸機,24架戰鬥機最後只有不到十架逃過了防空戰鬥機的瘋狂攔截。到此,美軍的轟炸持續了三十分鐘(從“魏徵”號發現美軍機群到美軍轟炸機撤退)。
在遭到美國轟炸機轟炸的時候,向東北方向搜尋的一架偵察機發回電報(時間為十一點三十五分),報告發現了美國艦隊,有兩艘航母,都為“約克城”級航母,且航母上空沒有多少護航戰鬥機,且所有的轟炸機都已經離開。
美軍轟炸機剛離開,雷少卿就下達了攻擊命令。“黃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