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半山腰的地方葬著老祖宗。要說老祖宗還是厲害,獨坐半山腰,兼守兩面水。對面望過去,就是牛頭頸了,也是老宗祠的地方。兩邊過水的地方就是百畝良田,各代子孫們就在老祖宗的注視和守護下,勤勞耕種,生生不息。。。。。。
大家說幹就幹,砍樹的砍樹,搬石頭的搬石頭,這邊萬財老森林他們小心翼翼的起動著山間老祖宗的幾塊石碑,心裡默默的說,對不起了,老祖宗,您老莫見怪,跟您們挪個窩,呆在這個地方久了,菩薩都不顯靈了。於是乎,一陣風,這些睡在地下幾百年或者上千年的陰靈在學大寨的熱潮下,都起來體會了一把新社會的熱情和幹勁,又睡在了後山的牛頭頸上,重新去見證下一個幾百年或者幾千年去了。。。。。。
老老蔡那邊畢竟難度還是大點。首先是這水位沒那麼高,如果要攔那麼高的水到祖墳山上,那就要到很遠的更深的山裡面去築壩,那少說也有一二十里地,而且山裡面的水大,攔壩那可是很大的水利工程了,那只有國家才能修得了,一個小隊、大隊、公社,那都是沒辦法的事。看來要攔這條月亮灣的水去築梯田,那是痴人說夢,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沒辦法,只有就地取材,對面山倒是有兩條小溝溝,把小溝溝的水攔住,建一個小型的攔水壩,那還是可以的,只是水量很小,要長時間的收集。還有一個補充辦法,就是在祖墳山相對平坦的地方,挖一個大水塘,下雨的時候既能貯集雨水,又能養魚的。
這老百姓的智慧真是不能小瞧,熱情有了,幹勁有了,更多的還是要智慧。學大寨那會要多少都是頭腦發熱,跟風瞎幹蠻幹的,最後違背自然規律,搞成了很多的爛尾工程,白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一個工程,來的正是時候,既不耽誤山下那百畝水田的春耕,這邊梯田建起來後又能趕上春播,實在是兩全齊美的了。唯一有點遺憾的是,那山溝裡的水著實是小了點,還沒流到梯田的半山腰,就斷了。沒辦法,一邊等著老天下雨,山下面的梯田,就用水車,聾子風欽哥倆連著熬了幾個通宵,做了5、6輛大水車,整齊的架在那月亮灣的兩邊,好不壯觀,也無比的實用。
從此,趙家灣在這一帶由於率先在山區建起了梯田,再加上那一排漂亮的水車,還有挖了祖墳的轟動效應,一時成為了這一帶農業學大寨的典範了,山裡山外的成群結隊的組織過來參觀學習,特別是那山外來的考察組,聽說這裡後山有麂子,參觀學習的同時還提出要求要嘗一嘗那從未吃過的麂子肉,搞得萬財更是哭笑不得。
就這樣農業學大寨在這個小山村總算是生根了,後來又搞了幾塊山坡地,但都沒成功,主要就是缺水,即使是祖墳山那塊標誌性的梯田,也經常因為缺水而一直也沒有完全利用,水澆不到的中間的那塊地後來因為長期缺水,不得已又改成了旱地,種上了玉米和紅薯,這樣就成了上下各是梯田,中間一塊紅薯地,也是一個獨特的風景。
至於稍後不久的工業學大慶,壓根兒就跟這小山村八竿子打不著,也就無從談起了。不過鄉親們還是享受了一回工業學大慶的好處的,因為大傢伙從此告別了洋油,用上了自己的煤油了。其實也就點個燈而已,有些人家也就不用那菜油燈芯草的燈盞或者是松節了,帶罩子的煤油燈,終於點亮了這個昏暗而邊緣的山村。
這學大寨的成果也不光是增加了一些梯田和擴大了趙家灣的名氣的問題,也許是驚動了祖宗,讓聾子也沾了一回喜氣,那當然是後話了的。
34 小山村的原子彈
運動總歸是運動,這學大寨也一樣,熱鬧了一陣子還是過去了,可日子還是日子,總歸是要一天天過的。
特別是這老老蔡家,這幾年變化不小。細腳子生了個閨女,那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蔡家旺這小子也由原來的白吃白喝一族變成了個主勞力,隨隊裡出工,掙工分了。
到處都愁吃愁喝的年代,那還顧得上其他的事呢,蔡家旺只讀了個初小早就閒在家裡了,前幾年不諳事的時候,在細腳子的挑撥唆使下,還專門對付那大腳女人,往她的被子撒尿,往她的碗裡摻沙子。。。。。。
說起那大腳女人,更是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在細腳子生了常寶的閨女後,大腳一看到那林雪就來氣,有時會莫名其妙的吼她直哭的,細腳子也是生怕哪一天瘋女人會對她閨女下毒手,經常就教唆那不懂事的蔡家旺欺負那瘋女人,另一邊也對老老蔡軟磨硬泡,非要分開過什麼的,後來,終於還是分開了,瘋女人搬到豬圈旁,單獨住在一邊,自己獨立了。直至有一天,精神再次崩潰,大發作,老老蔡給她吃了大量的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