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察他的活動軌跡,然後制定一個完美的計劃,最後一擊致命!
叛徒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
黛西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解決掉這個背叛了自己的人。
下了車,黛西拿起攝像機,對準波浪莊園那邊拍了起來,她需要熟知這裡的一切,這樣才容易制定計劃。
計劃是很多事情成功的前提,電影更是如此。
距離拍攝開始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墨菲開始審定之前制訂的每一個計劃,儘可能的從中找到不足之處。
現實中,持續了近一年的調查,壓縮在兩個小時的影片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墨菲必須真實再現當初的場景。
看了那麼多當年的資料,連墨菲這種人,都有些佩服當年巴蒂馬龍和羅比羅賓遜等人的所作所為。
沒有人質疑他們的動機,因為這案件太沉重,是看不到既得利益的專案。
更沒有人相信他們真的能撬動這塊石板,最終在這片平靜的土壤裡,掀起平地驚雷,他們沒有任何的超人能力,就是靠著館藏資料、無數的電話回訪、約見被害者、與利益集團僵持,最終找到了突破口,可謂是沒有頑石,只有堅持信念的執筆。
在影片當中,墨菲計劃中的小組成員,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記者,更是作為父母與社會人。
在西方,宗教與社會本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每個週末去教堂裡尋求安慰的人們,如何審視代替上帝之手的神職人員,如何拒絕與抵禦這些以上帝之名,褻瀆孩童的魔鬼行徑。
這是影片需要去堅定的立場。
當年這顆石子的丟擲,引起了無限波瀾,令人們在渴求上帝之手的同時,也在心中埋下了假借神職,實際齷齪的潛在可能。
這樣的事實,不忍面對也要接受,想要讓影片足夠出彩,最後的成片不僅僅要重現這個故事,表彰這幾位記者,更重要的是能夠喚起社會人的責任心,在揭露殘忍真相的同時,帶給人們以希望。
就像他看到的資料當中的數字,從9到13,從20多到45,從70到最後的90,每一次隨著調查而來的數量增加,都令人震動。
如果是這樣的數量,人們一定是知道的。
也許,人們就是知道的,但他們自己選擇了隱藏與沉默。
正是因為巴蒂馬龍和羅比羅賓遜等人的推動,人們才有了途徑,敢於在神聖的領域,指出黑暗的存在。
這一點影片中必須無比確定,即便天主教也無法反駁!
就在墨菲專注於新片的時候,CAA義大利分公司給他轉過來一封信——教宗本篤十六世閣下的親筆信!
雖然這封信洋洋灑灑寫了三張信紙,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個意思,希望墨菲能握住梵蒂岡教廷主動伸過來的上帝之手,取消《聚焦》這個專案!
“上帝之手?”
墨菲看完信就扔到了一邊,如果真的是上帝把手伸過來,他肯定會跑過去抓住,看看這位人間的至高神之一到底長什麼樣,但他的僕人把手伸過來,還是算了吧……
“你真要拒絕上帝之手?”蓋爾加朵如此問道。
“摩西站在紅海前,曾經對他帶領的人說過,請大家相互扶持,牽著同伴,我們一定可以跨過海面,到達彼岸。”
墨菲抓起蓋爾加朵的手,“對我來說,上帝之手,就在我身邊!”
蓋爾加朵喜笑顏開,“你真會說話。”
對於墨菲拒絕梵蒂岡方面,蓋爾加朵一點都不奇怪,以墨菲一貫的做事風格,同樣和解才是怪事。
這些事很快就被墨菲遺忘了,最後幾天的時間,他沒有留在洛杉磯,而是帶著小羅伯特唐尼、詹姆斯弗蘭科、塞斯羅根、喬納希爾和瑪格特羅比五大主演,再次飛到波士頓,與當年實際參與調查的記者們會面,繼續完善每個角色和每個場景的嚴肅型與真實性。
過去的一個多月,他們已經來了波士頓數次,和每個人都聊過:律師、倖存者、家庭成員、前任記者、編輯、出版人,以嘗試不同的敘事角度和那個時候的《波士頓環球報》。
記者是最難搞的人,他們都不喜歡被採訪。
這些記者還發行了一本關於這個調查的書,但內容是接續在調查結束後,有點像是調查的“產物”,很可惜這本書並沒有正常出版。
實際上,這部電影就是基於數百個小時的談話以及大量的真實資料——不僅僅是記者,還有律師,前任編輯和出版人,任何墨菲與斯坦頓工作室能找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