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睪音高)
沈亮宸曰。控睪引腰脊上衝心者。小腸之疝氣也。肓乃腸外之脂膜。故取肓之原以散之。刺手太陰以奪之。取足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小腸之邪。按其所過之經以調其氣。
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 。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
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此邪在膽而為病也。嘔有苦。膽氣逆在胃也。膽氣欲升。故長太息以伸之。病則膽氣虛。故心中 。恐人將捕之。病在膽。逆在胃者。木邪乘土也。膽汁通於廉泉玉英。故膽液洩。則口苦。
膽邪在胃。故胃氣逆。則嘔苦也。取三里以下胃氣之逆。刺少陽經之血絡。以閉膽逆。調其虛實。
以去其邪。
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此邪在胃脘而為病也。食飲不下。膈塞不通。如邪在上脘。則不能受納水谷。故當抑而下之。
如邪在下脘。則不能傳化糟粕。故當散而去之。沈亮宸曰。食飲不下。膈塞不通。病在上也。然下焦阻塞。則上焦亦為之不利。蓋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如下氣閉而食不下。則胃實而上焦膈塞矣。是以經文總言其病。而治分上下。學人體會毋忽。
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
此邪在膀胱而為病者。三焦下俞。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也。故當取足太陽之大絡。小絡。孫絡也。足太陽厥陰之絡。交絡於跗 之間。視其結而血者去之。蓋肝主疏洩。結在厥陰之絡。亦不得小便矣。如小腹腫。上及胃脘。取足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復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將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睹其色者。分別五行之色也。如色青者。內病在膽。外病在筋。色赤者。內病在小腸。外病在脈也。察其以者。察其所以然之病。或病因於外。或病因於內。或因於外而病及於內者。或因於內而病及於外者。散者。邪散而病已也。復者。病在外而復及於內。病在內而復及於外也。視其目色者。察其血色也。蓋在外之皮肉筋骨。內應於六腑。六腑內合五臟。外內之病。皆本於五行之色。而五臟之血色。皆見於目。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者。靜守其神。形與神俱也。
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脈之堅滑軟靜。而知病之進退也。諸經實者。邪在經脈也。氣口人迎。候三陰三陽之氣也。沈亮宸曰。五臟六腑。應天之五運六氣。五運主中。六氣主外。五運主歲。六氣主時。五臟內合六腑。六腑外應六氣。陰陽相合。外內交通。故本篇首定四時。末論臟腑陰陽血氣。乃人與天地相參。陰陽離合之大道也。
卷三
五邪第二十
屬性:邪在肺。則病面板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節五臟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此承上章復論邪在五臟而病於外也。夫六腑之應於皮肉筋骨者。臟腑雌雄之相合也。五臟之外應者。陰陽之氣。皆有出有入也。肺主皮毛。故邪在肺。則病面板痛。寒熱者。皮寒熱也。蓋髒為陰。面板為陽。表裡之氣。外內相乘。故為寒為熱也。上氣喘者。肺氣逆也。汗出者。毛腠疏也。
咳動肩背者。咳急息肩。肺俞之在肩背也。膺中外俞。肺脈所出之中府雲門處。背三節五臟之旁。
乃肺俞旁之魄戶也。缺盆中者。手陽明經之扶突。蓋從腑以越陰髒之邪。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肝脈循於兩脅。故邪在肝。則脅中痛。兩陰交盡。是為厥陰。病則不能生陽。故為寒中。蓋邪在肝。脅中痛。乃病經髒之有形。寒中。病厥陰之氣也。內、脈內也。行善掣節者。行則掣節而痛。
此惡血留於脈內。脈度循於骨節也。時腳腫者。厥陰之經氣下逆也。當取足厥陰肝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