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脈而行呼吸。此宗氣之行於脈中也。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十丈為一週。此應呼吸而脈行循度環轉者也。故曰宗氣流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蓋行於脈外者。直下注於氣街。
而充遍於皮毛也。
黃帝曰。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謂盡言之。五穀 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
五果棗甘。李酸。慄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
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謂五色者。脾病者。宜食 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
黃卷。豬肉。慄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粳同)
餘伯榮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是以五色合五味。而各有所宜也。五臟內合五行。外合五色。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津液各走其道。以養五臟。故五臟病者。隨五味所宜也。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餘氏曰。五味五氣。有生有克。有補有瀉。故五臟有病。禁服勝克之味。
肝色青。宜食甘。 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鹹。
大豆豕肉慄藿皆鹹。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夫色者氣之華也。緩急燥溼。髒氣之不和也。五臟有五氣之苦。故宜五味以調之。用陰而和陽也。愚按、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而又曰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鹹。蓋脾為陰中之至陰。而主溼土之氣。乃喜燥而惡寒溼者也。故宜食苦以燥之。
然灌溉於四髒。土氣潤溼而後乃流行。故又宜食鹹以潤之。是以玉機真藏論曰。脾者。土也。孤髒以灌四旁者也。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故宜急食苦以燥之。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謂如黔喙之屬。艮止而不行。是以食鹹以滋其潤溼而灌溉也。蓋脾為土髒。位居中央。不得中和之氣。則有太過不及之分。是以食味之有兩宜也。
卷七
水脹第五十七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覃音盡)
餘伯榮曰。此章論寒水之邪而為水。是膚脹鼓脹腸覃石瘕諸證。經雲。太陽之上。寒水主之。
寒者。水之氣也。腎與膀胱。皆積水也。故曰石水。石水者腎水也。如水溢於皮間。則為皮水。寒乘於肌膚。則為膚脹。留於空郭。則為鼓脹。客於腸外。則為腸覃。客於子門。則為石瘕。皆水與寒氣之為病也。夫邪之所湊。其正必虛。外之面板肌腠。內之臟腑募原。腸胃空郭。皆正氣之所循行。氣化則水行。氣傷則水凝聚而為病。是以凡論水病。當先體認其正氣。知正氣之循行出入。則知所以治之之法矣。
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餘氏曰。此太陽膀胱之水。溢於面板而為水脹也。太陽之氣。營運於膚表。此水隨氣溢而為病也。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循頸而下。目窠上微腫。水循經而溢於上也。其頸脈動。
水傷氣而及於脈也。咳者。水邪上乘於肺也。陰股寒。足脛腫。太陽之氣虛。而水流於下也。腹大者。
水泛而土虛也。水在皮中。故按之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面板之間。 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音空鼓聲 音杳)
餘氏曰。寒者。水之氣也。此無形之氣。客於面板而為虛脹也。無形之氣。故 然不堅。
氣脹。故腹大身盡腫也。寒氣在於肌腠。故皮濃 深也。夫水在皮中。故按之即起。此病在氣。故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者。寒氣在面板。而脾土未傷也。
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