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27)。若雍其口,其與能幾何(28)?”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29),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①侈傲:放縱驕傲。②謗:指責別人的過失。③召公:這裡是召公姡У暮蟠���ⅲ�幟鹿�"芟剩ǎ�楱#睿�裕�荷佟"薟懷�翰煥闖�睢"薰�耍汗�嫉娜恕"叩纜芬閱浚菏撬等嗣竊詰纜飛舷嗉��桓宜禱埃�灰匝凵�疽狻"噱簦ǎ愨��祝�合��"嵴希鶴樅��柚埂"庥海核�鞫氯�@#核�迤頻譚饋#�11)為水:治水。決: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導:通,疏導。(12)宣:放開。(13)獻詩:指採集民間諷諭朝政得失的詩歌獻給國王。(14)瞽(gǔ,鼓):盲者,指樂師。(15)史:太史,史官,掌記事。書:指歷史文獻,可供統治者借鑑。(16)師:太師,樂官之長。箴(zhēn,針):箴言,規誡之言。這裡是進箴言的意思。(17)瞍(sǒu,叟):沒有眼珠的盲人,為樂師。賦:指誦讀公卿列士所獻之詩。(18)矇:有眼珠的盲人,為樂師。誦:指誦讀箴誡之言。(19)百工:百官,眾官。(20)傳語:指由別人把意見傳給王。(21)規:規勸,規諫。(22)親戚:指王之同宗親屬。補察:補察王之過失。(23)耆艾:老年人,這裡指師傅。古以六十為耆,五十為艾。修:告誡。(24)悖(bèi,背):違背。(25)原:高而平之地。隰(xí,習):低而溼之地。衍:低平之地。沃:有水流灌溉之地。(26)善敗:好壞。(27)成:指慮成於心,即心裡考慮好了。(28)與:語氣詞。幾何:多久。(29)相與:一起,共同。
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①,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②,王不從,以及此難③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④?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⑤,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⑥。
①匿:隱藏。②驟:屢次,多次。③及:趕上,招致。④讎(chóu,仇):仇恨。懟:怨恨。⑤險:指處於險境。⑥竟:最終,終於。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①,號曰:“共和”②。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覆宗周③。十二年,魯武公來朝。
①周公:周公旦次子的後代。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次子留京輔佐周室,世為周公。②共和:周厲王被國人趕下臺之後,國政由大臣召公和周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戰國曆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③宗:尊奉。
宣王不修籍於千畝①,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②。
①修籍(jiè,借):耕種籍田。籍,籍田,帝王親自耕種的田地。實際上只在春耕時象徵性地參加耕作,以示重農。②敗績:潰敗。
宣王既亡南國之師①,乃料民於太原②。仲山甫諫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聽,卒料民。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③;若過其序④,民亂之也⑤。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⑥,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⑦,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⑧。陽失而在陰⑨,原必塞⑩;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11)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12),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13),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14)。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15)。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①南國:南方。《集解》引韋昭曰:“南國,指江、淮之間。”師:軍隊。②料:《集解》引韋昭曰:“料,數也。”指清點民眾數字,以便徵兵。③序:次序。④過:失。⑤民亂之:實際是說天子亂之。《集解》引韋昭曰:“言民,不敢斥王者也。”⑥迫:壓迫。蒸:氣體升騰上升。⑦實:句中語氣詞,表示肯定。⑧填陰:為陰氣所鎮伏。填,通“鎮”。《國語·周語上》作“鎮”。⑨陽失而在陰:指陽氣失去它應處的位置處在了陰氣之下。⑩原:同“源”,水源。《國語·周語上》作“川源必塞”。(11)演:水土通氣,滋潤。(12)竭:乾涸,枯竭。(13)二代:指夏、商二代。季:末,末世,末年。(14)徵:徵象,徵兆。(15)數:數目,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