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使人們判處這個人死刑。可以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可以把他燒死在火刑柱上,可以用十字軍戰士的利劍刺死他,也可以在貝魯特的街頭槍決他,或者在貝爾法斯特的酒吧間裡炸死他。促使人們施行冷酷無情的手段而“臉不變色,心不跳”的正是那盲目信仰。這對愛國主義的和政治上的盲目信仰以及宗教上的盲目信仰都是一樣的。
魯迅曾有句名言:〃愚弱的國民,無論有怎樣健全的體魄,怎樣的長壽也是毫無意義的,我等的首要是改造國民的精神,我認為此為文藝的第一要務。〃老子則更是為國民群體的膚淺的潮流意識而深深地憂慮,因為老子對此有著一種高屋建瓴般的透徹看法,他以敏銳的目光洞見到這種盲目的概念意識潛伏著極大的災禍隱患。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註釋】熙熙:歡樂的樣子。享太牢:享用豐盛的筵席。太牢,古代祭祀時用的牛羊豬等祭品。如春登臺:好象春天登臺眺望美景一樣。
眾人那熱衷於外飾偽學和迎合潮流理念的樣子,好象去參加盛大的筵會,又好象去登臺春遊。但是,禮,只是注重於表面形式,卻改變不了人們心靈的素質根本。人們隨同世俗都去學禮,反正都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內心卻根本無動於衷。大家都以為找到了能融洽人群、融洽社會、消除矛盾的靈丹妙藥,各人也都自以為自己學到了能嬴得人們稱譽的技藝,故而都歡樂慶幸,卻不知這些東西將會腐蝕掉人民天性的純樸,會給社會的真誠與和諧帶來難以消除的隱患。
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註釋】泊:淡泊,恬靜。沌沌:混混沌沌。
修德之人,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其心不勞,其應物無方,淳厚誠樸,唯道是守,故而其真誠純潔若似尚未長大的嬰兒。
範應元說:〃聖人之心,淡然無慾。謂眾人熙熙然悅樂偽學,恣縱情慾,如享太牢之味,如登春臺而觀遠,外失真而不自覺。我獨靜居情慾未兆之始,如嬰兒之未有分別也。〃
【漫談】人就像動物一樣有著模仿的天性。模仿對人來說是必然的,因為模仿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有這種必然性,才使得所謂時尚的力量如此強大。無論是意見、觀念甚至服裝,有幾人能有足夠的勇氣敢與時尚作對?支配著大眾思想行為的是社會潮流,不是論證。
正因為如此,所以敢幹坦白地反對公認的觀念,會變得非常困難。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過於相異於潮流的人,他們往往顯得孤獨、弱小。
在這種情況下:狂妄奸邪者,往往刺激、操縱群體的偏見,並將其推向極端;幼稚浮躁者,則隨波逐流,偏聽偏信、盲目迎合;睿智樸直者,則遺世而獨立,似詘且愚;大智大勇者,則避實就虛、因利乘便進行撥亂反正,使之濁以靜之徐清。而高智權威者,則“為無為”防微杜漸,不使群體滋生偏見。
儡儡兮,若無所歸。
【註釋】儽儽:平和虛靜,無所貪求的樣子。
修道之人,其平和虛靜,無所貪求的樣子,就好象若無所歸。範應元說:〃聖人之心,常虛常靜,無來無去,故儡儡兮外無文飾,其若不足,內不離道,似無所歸也。〃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註釋】有餘:豐足有餘,形容洋洋自得的樣子。遺失:缺少。
聖人之心,淡泊寧靜,無得無失。眾人皆以學得外飾偽學為學有所餘,認為能夠理解和趨隨社會潮流為學有所得,而老子思想與道合同,並無所增益,故相對而言是若有所失。
我愚人之心也哉!
【註釋】愚人:老子所謂的愚人,實際是對淳樸真誠之人的一種別稱;是對世事通達,大智若愚之人的一種別稱;也是對世人視虛偽奸滑、盲從潮流為精明的一種反喻。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註釋】昭昭:清楚、精明。昏昏:闇昧的樣子。察察:精審嚴厲的樣子。悶悶:淳厚、寬宏的樣子。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因為修道之人澹泊寡欲、抱誠守真,故而才讓自己的思想意識能夠從種種流行觀念的侷限中超脫了出來,達到胸襟廣大、寬厚包容。莊子說:〃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恬養知。知與恬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註釋】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