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作家托爾斯泰說:〃聰明人的特點有三:一是勸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決不做違背自然的事,三是容忍周圍人的弱點。〃

【漫談】人們能夠享有多少公民自由,這要看他們對自己的慾望在道德上能有多少約束,要看他們對正義的熱愛比他們的貪婪高出多少,要看他們的明智與清醒的理解比他們的虛榮和傲慢超出多少。

【漫談】哲學家洛克說,自由是依靠公民們認識到追求真幸福的必要以及能制馭其熾情。這個意見是他從自己的以下學說推出來的:公私利益固然在短時期內未必一致,長遠下去是合一的。假若有一個社會,一律是由既虔誠又有遠慮的公民組成的,那麼給他們以自由,他們就會按促進公益的方式行動。那樣,就不必要有約束他們的人間法律,因為神律已經夠了。一個歷來善良而現在動邪念的人,會對自己說:〃我也許逃得過人間法官,但是我在天曹法官的手裡難逃懲罰。〃因此他會放棄邪念,去過善良的生活。所以,在遠慮和虔誠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法的自由才可能完全實現;在其它場合,缺少不了刑法加給人的約束。

老子的治國方略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使之“見素抱樸”,讓人保持其淳樸的天性,以致貪慾妄為的“熾情”無有滋生的土壤,從而達到長治久安。

孔子的治國方略是:在人的淳樸天性已潰敗的情況下,用仁義禮智逐步來“制馭其熾情”,並用其作為洛克所謂的“神律”來達到國泰民安。

所以,孔子治理國家,提倡仁義禮智,此乃是在社會已遭腐敗之後的無奈之舉,是用其為跳板以致於道。故而孔子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謂:“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媵殘去殺矣。”“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意譯



 道從不超越規律任意施為,萬物卻能順應自然各得其所。

 王侯若能格守虛靜恬淡,不貪為妄施,人民將自我進化。

 人民自我進化時如有人貪慾萌動,我就用淳樸之道來鎮服。

 用淳樸之道鎮服後,上下即同乎無所貪慾。

 上下同無貪慾,共處於恬淡虛靜,天下就會自然安定。

 原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是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註釋】上德:最好的品德。此指遵循道而行的統治者。不德:不固執於主觀意願,無施恩於物的想法。下德:次一等的品德。此指具有次一等品德沒有體悟道的統治者。不失德:固執己見,不能拋開自我主觀意識。

道有智則惑,德有心則險,心有目則眩。上德之人,惟道是用。而至道不損,至德不益。四時行,百物生,天地之德可謂至大,然而天不以為德,物亦不知其德。古聖王所以成德佈施,皆不外是則天而行之。其所作所為,總是遵循客觀規律,從不盲從自我主觀願望,從不憑感情、意氣用事。故此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者不能體悟大道,總是執著於事物的表面現象,欲立善以治物,務施德以治民,但他的這些意識、思想、觀念,卻來源於現象世界,常常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而又欲使民歌功頌德,此乃是利用之術,交易之道,並非真德。其殊類分析,刑名執之。雖似有益處,但卻損害了人性自然之樸,以至流弊層出。所以說下德不失德,可謂是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註釋】無為:無所為。 無以為:無有主觀任意之為。為之:貪施尚為。有以為:為了實現個人功利而作為。

治世應以大德,不以小惠。為政以德,則本仁以育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空間之婦唱夫隨

空間之婦唱夫隨

清水菊石
關於空間之婦唱夫隨:從小缺愛的白富美慕扶疏帶著空間穿越了,她以為自己穿的是種田文,立志好好種田,過上前世一樣的優質生活。可是表面冷清內心柔軟的她偏偏遇上表面軟弱內心強大的腹黑正太,在她一路護著他誓要讓他健康快樂成長時,渾然不覺她種田文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偏……
遊戲 連載 103萬字
女皇的養成計劃

女皇的養成計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61萬字
玩轉現實遊戲

玩轉現實遊戲

天淨沙
遊戲 完結 9萬字
穿越之我是婆婆

穿越之我是婆婆

一意孤行
遊戲 完結 40萬字
我的愛情不打折

我的愛情不打折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23萬字
豆豆

豆豆"四大"歷險記

水王
遊戲 完結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