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智治國這兩種治國方法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格守不渝這種法則,可謂是玄妙的德行。
【漫談】《準南子》曰:〃夫牧民者,猶畜禽獸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絆其足,以禁其動,而欲修生壽終,豈可得乎!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樂,而能禁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盜,豈若能使無有盜心哉!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註釋】與物反:與俗人對事物性質的表象認識相反。大順:反樸歸真,順應自然,是最大的和順。
聖人治世,大而化之,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民趨於功利機巧,必然損害本性之淳樸,我以無名之樸鎮之,以求復其本性之初,這似於物反,但卻能達到長治久安。
西方哲人哈伯德說:〃據說教堂可以拯救罪人,科學則是探索不再產生罪人的道路。〃而老子哲學思想的本意,卻是要造就一個使人不生犯罪心念的社會。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範應元說:〃玄德深而莫測,遠而無極,非以察察為明,與智故反。然德博化,乃復至於大順也。福者,百順之名。智詐不作,禍亂不起,福之至也,順莫大焉。〃嚴復說:〃其所為若與物反,而其實以至大順。而世之讀老者,尚以愚民訾老子,真痴人前不得說夢也!〃
意譯
古時善於遵循道治理國家者,不是讓人民趨向機偽巧詐,而是讓人民保持淳樸。
民眾的難於治理,是因他們損人利己的智詐機謀繁多。
所以,用智巧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禍害;不用智巧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幸福。
知道這兩種治國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格守不渝這種法則,可謂是玄妙的德行。
這玄妙的德行博大精深,似與事物相反,然而卻能達到長治久安。
原十八章 大道廢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註釋】智慧:心術、心機。
大道,合乎客觀規律的治國之道。在此是指一種準則,一種社會公德。社會淳樸的公德頹廢了,才有了所謂的仁義;奸詐的機心出現了,方產生嚴重的虛偽。而在至德淳樸的社會里,乃是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其主聖臣直,上安下順。以致人間慈愛而不知以為仁,急人之難而不知以為義,公正不阿而不知以為忠,敬老養親而不知以為孝,人們把這些仁義忠孝之事都視之為理所當然。
待到社會失去了正確的治國之道,人們被貪慾迷惑了淳樸的本性,官貪民私,以致造成社會紛亂、人慾橫流,於是乃倡仁義之名以為救濟。是非之彰,道之所以虧。上用智慧治,下便以計謀應,上下都旁離了質樸而崇尚文飾機詐,便使天下失去了真誠,以致大的詐偽必然就會出現。孔子說:〃民為不善,是上失其道。上陳之教而先服之,則百姓從風矣。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漫談】老子並非是反對仁義之行為,而是反對這種對仁義之名的張揚,因為這種張揚,會將人們誘向歧途。老子主張道德心,即超倫理的本體心。重視人的本性之樸,強調保持這種真誠淳樸的必要性,認為它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於道德,是超道德的。可以〃放德而行,循道而趨。”而“立仁義,修禮樂,則德遷而為偽矣〃。
現代哲學家尼采也是崇尚真誠、本真,也同樣反對其最高境界的道德意義。他認為,擺脫一切世俗羈絆的本真狀態,是人的內在本性。從而主張自由境界的非道德意識道路。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註釋】六親:父母、兄弟、妻子,這裡泛指親屬關係。
家庭親屬不和睦,才有了所謂的孝慈;國家陷於昏亂,才有了所謂的忠臣。陳柱說:〃太平之世,安有忠臣?安樂之家,豈有孝子?然則睹忠臣之可貴,必國之昏亂矣;睹孝子之可貴,必其家有不和矣。然則知仁義之可貴,則天下必不仁義者矣;是猶魚知水之可貴,則必已有失水之患者矣。〃
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