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試錯中前進,在大膽猜想和細緻反駁過程中發展。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論爭,完全是正常而且有利於科學的不斷進步,偏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不同識見者展示的一種強權偏見。故而政治不應干預學術爭鳴。但對科學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趕時髦的。因為好多偽科學在打著科學的旗號向民眾販賣那本質上屬於是反科學的東西。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註釋】病病:心腹之患就是怕自己的認知出現弊病。
目有所不見,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誤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況天下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所以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觸犯了妄知這毛病,才不會犯這毛病。所以,處理事物,必須深思熟慮,避免操之過急和魯莽行事。大作家伏爾泰說:〃懷疑不是一種愉快的精神狀態,但深信不疑卻是一件荒唐的事。〃
【漫談】特羅特說:“我們必須自我警惕,切不可認為科學方法的實踐增強了人類理智的能力。以為在一個或數個科學領域裡出類拔萃的人士,在思考日常事務上也會聰明過人……與經驗相悖者,莫此為甚。”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註釋】無視自己的無知,是無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識,卻潛伏著更大的危險。對真理最大的威脅,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謬誤,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漫談】有些人認為老子譴責文化,鄙棄知識,其實這是對老子的誤解。〃知〃在老子那裡被分為兩種:一是用達觀思維法〃得道〃之知,一是憑表層理念感覺之知。老子認為後一種知是世俗之知,只懂得形而下之事,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質,付諸實踐只會帶來災難;認為對這種脫離客觀物件的主觀隨意性和短視理性的凡俗之知應該予以摒棄。聖人之所以沒有謬誤,就是對這種膚淺之知會帶來的副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警惕。
意譯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謂是高明;不知卻自以為知,可謂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知識言行出現弊病,方能杜絕弊病。
聖人之所以沒有弊病,正是因為他唯恐出現弊病,所以才杜絕了弊病。
原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單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註釋】勇於敢則殺:勇於主觀蠻幹,則將敗亡。勇於不敢則活:勇於不敢主觀蠻幹,則將生髮。
事物的必然性,不會因你的勇而改變,它只要求你去適應它。所以,非道而行之,雖勞不至。不顧客觀實際的蠻幹妄為,乃是自尋死路。而敢於面對現實,積極熱情地肯定事物的必然性,保持寧靜泰然的態度,行為遵循其規律而不敢妄意自專者,則將生髮。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所以,真正的智者,從不對尚不理解的問題憑主觀意願蠻幹妄為。
【漫談】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毛主席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對客觀世界的實踐,只有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在它允許的範圍內得到自由,這是自由和必然的辯證關係。在不認識它們之前,我們的行動總是帶有不自覺的盲目性和偏面性,這時我們是蠢人。〃
西方哲人斯賓諾莎也說:〃心靈理解到萬物的必然性,理解的範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範圍內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後果。〃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註釋】天道這種對恣意妄為的厭惡,誰能知曉其緣故?所以及便是聖人也是臨事而懼,謹始慮終。範應元說:〃由是觀之,強梁者乃天之所惡,斷可識矣。而世之人誰知其常也?世俗但知趨利避害,而鮮知利之為害也。是以聖人之於勇敢有為,尚且難之,以其有利害存乎其間也,故常虛靜謙柔循理應物,安於不爭之地。況非聖人而欲妄動,可乎?〃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單然而善謀。
【註釋】 天之道:自然規律。單然:從容舒緩的樣子。
客觀自然規律,不爭卻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