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不問我也憋不住了!”
“提到唐寅,人們就會想到《三笑》中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喜劇大師‘周星星’更是向人們展現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唐伯虎。但那些只是後人從一些其他的故事橋段中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故事之所以虛構、移植到唐伯虎身上,自然是因為他風流浪漫的個性和名揚四海的書畫,但是真實的生活中的唐寅唐伯虎卻並非如此。”
王守仁停下點了根菸後繼續道:“我們搞古玩的不能從影視劇中道聽途說,而是要根據史料來真正認識一個古人,從而對他的藝術作品進行分析。根據唐寅好友祝允明的《唐伯虎墓誌銘》的記載中,我們得知唐伯虎的父親是江南一代的富商,但他始終認為行商不如讀書做官好,當然這與古代重文輕商的社會背景有關。
唐父總覺得從商社會地位卑微,於是對兒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兒子求學以改換門庭。唐寅自小聰明伶俐,他的父親因此欣慰地說‘此兒必成名’。可是唐伯虎從小頑皮,不拘禮節、放蕩不羈的行為又是一般士大夫子弟所少見的,這也讓唐父感到了一絲憂慮,後來事實證明唐父的憂慮真是高瞻遠矚。
不過唐寅因為聰明絕頂,在十六歲參加秀才考試便以‘童髯中科第一’的成績當上了府學生員。這在幾代經商的唐氏家族中也是絕無僅有過的,所以當時唐寅可謂光宗耀祖了一把,並被當時全城的讀書人當成了楷模。
二十五歲前的唐寅,過著讀書、遊玩、吟詩作畫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哪知明孝宗十年突然禍從天降,家裡發生鉅變。先是堂父病逝,接著母親作古,不久妹妹在婆家自殺身亡。一年內七口之家只剩下唐寅兄弟二人,二十歲不到的唐寅便愁白了頭髮,並在精神上受到了相當大的刺激,消沉的他終日裡與友人飲酒消愁。後經過好友祝允明勸解後,才重振精神埋頭苦讀,準備參加應天府的鄉試。”
聽到這裡李天寶才明白,藍霧提示中的唐寅可能正值二十五歲以前最瀟灑倜儻的時候。因為之後不久他便愁白了頭髮。
“那年的鄉試,唐寅所撰寫的文章因為文辭優雅、筆底煙花,被主考官梁“儲蓄”一眼看重,年僅二十九歲的唐寅高中當年鄉試第一名(解元)。
唐寅為此高興欣慰,豈知‘福兮禍所伏’唐寅如果是個行為謹慎的人,本該在應天府科考後儘快趕到京城潛心求讀,準備最後的京城會考。可唐寅天生是個不甘寂寞風流不羈的人,加上同去京城趕考的是江明鉅富之子‘徐經’,兩人進京會考竟然帶上了六名美女通往,可見其風流到了何其程度。
進京後唐寅也一直過著錦衣玉食風流不羈的奢侈生活,這些當然也受到其他應試舉子們的妒忌,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一定的非議。
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兩位飽學之士,試題出的十分冷僻,很多學子都答不上來。唯獨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其中一名主考官高興得脫口而出,‘兩張試卷肯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隨即被在場的人傳出了場外。
因唐寅和徐經曾經多次拜訪過那位主考,就給平時記恨他的人抓住了把柄,並給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彈劾這位主考,說其將試題洩露給了江南學子唐寅和徐經。
孝宗皇帝看後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刻下旨將那名主考官和唐寅徐經一起壓入大理寺。經過另一面主考官閱讀試卷後才知道那位主考官所稱讚的並不是唐寅和徐經的卷子。
但徐經入獄後經不住嚴刑拷打招認說,自己曾用一塊金子買通主考親隨,竊取試題洩露給唐寅。此時的唐寅見徐經已經畫押也無話可說。後來刑部和吏部共同會審,徐經才又把當初的供詞推翻,說是屈打成招。
主考官出獄後不久便鬱鬱而終。唐寅出獄後,禮部又讓他去江南一個地方上任做一個小吏。這時唐寅的生活已經極其困難,朋友勸他暫且去浙江任職,但唐寅認為士可殺不可辱,所以堅決不去。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文獻中有很多記載,但眾說紛紜,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實際上就是當時朝廷的內的黨羽鬥爭。這次的風波,讓唐寅心身俱疲,再也不想踏足官場。
後來唐寅開始了巡遊生活,先後到過很多地方,大好河山的壯闊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巡遊的生活讓本就財力不計的唐寅意識到囊腫羞澀,只能返回家裡。但見家中財產已經被妻子變賣,夫妻爭吵後妻子也離他而去,唐寅隨即大病了一場。
為了生計,唐寅開始以賣畫為生,並對賣畫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