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不走,因為紅軍拿下了岳陽後,位居湘江邊上的長沙其實就已經對紅軍幾乎不設防了,軍艦從岳陽走湘江到長沙僅僅需要幾個小時,而長沙的守軍跟岳陽的守軍差不多,都是重於陸地防守而忽視水路防備,雖然在岳陽失守之後長沙的守軍對湘江兩岸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強,搶修了一些工事還鑿沉了不少搶奪的民船來阻塞河道,但面對火力兇猛的紅軍軍艦卻依然感到力量不足。
而且河道的防守又必然大大削弱陸地上的防守力量,兩條線上分兵反而讓長沙的防守更加相形見拙,守軍除了對嶽麓山上的陣地有一定的把握外,其他方面的防守均不放心。
無論是湘軍的首腦何健還是他手下的軍官們都知道長沙易手只是時間的問題,還真不如在易手之前交出,以換取自己的一點利益。這次隨同何健走的有不少高階將領,地方政府的高官,以及那些自知自己雙手沾滿了革命烈士鮮血的傢伙,還有一些大地主、大富商們。
隨著長沙的易手,湖南徹底被赤化,紅軍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一下驟然提升,在全國各種勢力對比中更增加了份量。
閻錫山的南京政府更是驚慌失措,有人開始公開責問閻錫山等人為什麼聽任湘軍被紅軍包圍,為什麼不派出軍隊解救,是不是他們和蔣芥石一樣只信任自己的嫡系,而對雜牌部隊進行無情的打擊……
何健臨走栽下的刺開始發揮作用了。
(感謝極度深海潛水的打賞,感謝各位的訂閱支援)(未完待續……)
第1529章切斷歸路
就在閻錫山等人無法回答何健的電文而有焦急的時候,信陽城的戰鬥打響了。
因為信陽戰略位置重要,是連線南京、鄭州的重要通道,更是聯絡南京與東北軍、西北軍、晉軍老巢的戰略樞紐,因此駐守在這裡的就是張學良的精銳東北軍——第57集團軍,軍長繆徵流。
這個軍的規模非常強大,下轄五個師三個旅,人數高達七萬人。
而進攻方是紅軍第二軍,軍長彭德懷。
雖然第二軍還沒有完全組建完成,特別是裝甲部隊都因為訓練和戰略保密而留在四川,但彭總的麾下人數也高達兩萬人。
這是第57集團軍九一八事變後逃入關內後參加的第一次大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自四川組建以來的第一戰,兩軍更是第一次見面,雙方都勢在必得,都對自己取勝充滿了信心。
紅軍第一次進行了全面的換裝,武器精良士氣高昂糧草充足,全軍上下都希望透過這一戰打出威風打出名氣。紅軍總部更希望第二軍能透過這次戰鬥切斷南京與陝西、山西、河北的聯絡,讓閻錫山、張學良等人成為無根之木、無水之萍,讓他們六神無主,徹底打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徹底明白他們所依仗的軍隊並不可靠,他們應該乖乖地交出軍隊,老老實實地到香港或外國去當他們的寓公。
當然,紅軍領導人不會期望透過這一次戰鬥就讓閻錫山、張學良投降。只期望能給他們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給其他小勢力軍閥一個極大的威懾。
為了確保這些戰鬥勝得乾淨利索。中央方面不但讓彭總的第二軍擔任進攻的主力,還同意積極請戰的郭拙誠親自率領第三軍的一部分步兵和炮兵作為預備隊,隨時擔任阻援,割絕第57集團軍與其他部隊的聯絡。
郭拙誠率部連夜乘戰艦趕到宜昌,再星夜兼程追上彭總的第二軍(基於同樣的理由,他的部隊都是步兵、炮兵)。
因為形勢發展大大超過紅軍領導人的預料,特別是湖南湘軍的順利全殲,讓他們一致認為只要能消滅盤踞在南京周圍的各方軍隊。統一全國的程序將大大加快,也許真如郭拙誠所說的只要幾個月就能建立新中國。
於是,對於郭拙誠的請戰,毛潤東、周煾來、朱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同意了:郭拙誠上前線不但可以指揮他的第三軍,更主要的是可以隨時根據戰場上情況的變化對正在鏖戰的各部隊進行武器彈藥、軍需物資的補給,能大大加快戰爭的程序。
所有人都知道,戰爭打的其實就是後勤。郭拙誠到了前線就能知道哪裡急需補給,就能極大地滿足戰場的需要,也就能確保戰鬥的勝利。
信陽的戰略地位雖然重要,但這個時代的信陽還是一個小城鎮,根本無法容納數萬大軍,在這個小城裡駐紮著軍長繆徵流。而他麾下五個師分散駐紮在信陽的周圍,一個旅作為集團軍軍部的警衛力量才有資格駐紮在城裡。
而集團軍的另一個旅則駐紮在信陽西北方向的甘岸鎮,這個小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