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富華點頭道:“那行,這樣這個地基坑不用填了,正好給你當池子,我把地基往前挪,反正你這塊宅基地大。”
泉眼不斷流出泉水,這樣地基坑容納不下,敖沐陽決定做個引流,讓泉水穿過村東頭的農田進入龍涎湖去。
這點不難,宅基地的位置隔著龍涎湖已經很近了,從農田裡挖一條水渠就能將水引過去,而且這水渠還可以灌溉農田,一舉兩得。
第104章 養鱔鰍
敖沐陽留下泉眼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探索金丹的變化,導致金丹大變的金色小水滴來自泉眼,他有預感,以後還會有這種小水滴慢慢冒出來的。
不過他隨口說的要養殖黃鱔、泥鰍,這也是個好主意。
就像孫富華等人所說,如果小樓不要前院而是要後院,那後院被樓房擋光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但是如果用來建養殖池,那後院就比前院合適了,因為很多水生物如黃鱔泥鰍等喜陰厭陽,養殖它們得選在背陰處。
說幹就幹,反正不能出海,敖沐陽就泡在了宅基地這裡。
他先出錢讓工程隊去挖了一道引流渠,同時擴大後院養殖區——不是他要養的東西多,而是泉水冒的快,第一個地基洞已經裝不下了。
引流渠建成,泉水從泉眼冒出,然後灌入養殖坑裡,順著養殖坑往外流淌進入引流渠,最終流到了龍涎湖中。
然後他開始收拾養殖坑,之前敖富貴在龍涎湖邊挖掘了一些黃金鱔和泥鰍,敖沐陽選了沒長成的幼魚和一些待產母魚沒吃,這會正好養殖起來。
漁村不缺養殖技術,他找敖志兵老人去問了問,老人給他提供了一門新技術:網箱養殖。
“我給你個電話,你找他買些網箱,要聚乙烯材料的網箱,結實好用還不汙染池子,具體型號你自己看著辦……”
“買好了網箱,你間隔著放到水池子裡,然後在水池子下面種上水葫蘆、水浮蓮啥的,這叫魚菜共生……”
老人叼著旱菸袋給他講解了一通,敖沐陽大為欽佩:“兵爺,你是人老腦不老,這新技術你一清二楚呀。”
敖志兵笑道:“哈哈,在家裡沒事幹,我就訂了點報紙雜誌研究現在這些養殖技術,也算是有點心得嘛。”
老人是十村八寨裡著名的養殖專家,年輕時候他是公社的水產養殖專員,後來改革開放他是前灘鎮頭一個承包養殖池的人。
只是水產養殖不光靠能力和膽量,還要靠運氣,十幾年前敖志兵在海邊投資了個漁場,結果一場暴風到來,漁場七零八碎,毀了他多年心血。
從那以後他淡了自己養殖的心思,畢竟上了年紀折騰不動了,就改成了做養殖顧問,周圍村莊誰家搞養殖碰到難題都會來找他問問。
這種網箱鎮上就有,敖沐陽去訂了一批,商家特意給他找了最好的材質。
現在他在鎮上多少有些名氣,前些天金宏門口一直有人拉橫幅,鎮上的商家互相打聽搞清楚了怎麼回事,知道他不好惹。
網具老闆不敢坑他,給了他最大優惠,然後賣給他一批聚乙烯網箱。
敖沐陽去拿網箱,老闆介紹道:“這是無結節36目網片,你看,網箱上下是用鋼絲繩串起來的,直徑足足5毫米哩,絕對槓槓的結實!”
這些網箱由網片拼接成長方體,規格為3米乘2米,互相之間可以銜接,然後組成更大更長的網箱,甚至組成一個網箱群。
確定網箱沒問題,敖沐陽就付了錢,然後一起買了一批水葫蘆苗、水花生苗和水浮蓮苗。
賣苗子的老闆特意叮囑:“兄弟千萬可別讓它們進入龍涎湖裡,這些玩意兒都是入侵物種,進去以後繁殖起來那誰也控制不住。”
敖沐陽點頭:“放心,我有數。”
帶著網箱回家,敖志兵老人來指揮他安裝。
地基坑進行了加深加長加寬,長度有十米、寬度有五米、深度有兩米,蓄水能力大大增強。
水草苗扔進去它們就能活,敖沐陽在養殖坑和引流渠之間加上了阻攔網,防止有水草順流進入湖泊中。
種上了水草,接下來就是放置網箱,敖志兵指引他將網箱高低起伏來搭配,主要分五個檔:水底、半米深水、一米深水、一米五深水和水面上。
放置好了網箱,敖志兵老人指引他在外面上了一層圍欄:“你這個養殖池子太靠著山了,山上有蛇有老鼠有青蛙,這些東西會吃泥鰍和黃鱔,可得小心對付。”
敖沐陽在周邊圍上了一米高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