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前方逸直接說這段話,其它的幾個人說不定就會有人跳出來大聲反駁,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人,休要在此胡言亂語。說不準就會有人大叫保安,把這個狂徒趕出去。
不過現在嘛,一個能把倫勃朗畫成巔峰時期倫勃朗的藝術家,方逸不光在技藝上大受稱讚,而且本身就是一位素養很高的藝術家,當然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推論。
站在畫前方逸看了半個多小時,而且還是臉離著作品不足三十公分的距離,幾乎是一寸一寸的檢視著這幅作品。
在博物館裡呆了一個多小時,方逸自己口頭上確定了這是真跡,而且自己也看足了過完了癮頭這才離開了博物館。
這邊方逸是甩開膀子走了,尼克這些任職在博物館的可不能走,接下來按部就班的對著這幅作品檢測起來,幾天以後這幾位凡爾賽博物館的鑑定專家們得出了結論,承認這幅作品完全出自於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芬奇之手。而且把方逸的推測一同公佈了出來,作品上的姑娘很大可能是比安卡?瑪麗婭?斯福扎。
有了這樣的結論,加上懷疑她老公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那麼這幅作品的最終價格就被估算了出來,現在這一幅作品的市場價值可能高達兩億美元。兩億美元的價格讓這幅作品公佈的第二三天就登上了歐美各大報紙的頭條,而且很快的關於這幅作品的小故事就出來了。
不得不說方逸的仿倫勃朗就相向於扇了一下小翅膀,原來的這幅作品要到一兩年後才會被這位收藏家送去鑑定,不過有了去年報紙上鬧騰的沸沸洋洋的事情,有人家裡收著點兒古畫的都希望自己能像帕特里克一家那樣幸運。藏有這幅作品的收藏人也就順著大溜把這幅作品拿了出來。
等看到了報道,方逸才覺得自己這撿漏的水準離著這位簡直是差的十萬八千里。持有這幅作品的瑞士人從紐約的克里斯蒂拍賣行裡買下了這幅名叫《年青女子的側身頭像》的作品,而當時花了大約兩萬美元左右,因為拍賣行給這幅作品的評述是:作品出自於19世紀德國畫派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之手!
這個拍賣行的評述現在看來,簡直就是眼瞎到了褲襠裡去了。不光是認錯了畫,還連作品的國籍都沒弄明白。把達芬奇的真跡弄成了德國無名畫家作品?簡直就是沒一個說對的。可見這家拍賣行請的鑑定師真是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第328章這幫人懶了
放下了手中的電話,方逸摸著自己的額頭心裡不由的有點兒發苦,瑞士收藏家兩萬美元在美國盤下的畫估出了二億美元的價格,更像是在歐洲財迷的心火上澆上了點兒小氣油,讓無端端的想發財的人把家中的藏品拿了出來。不說是別的就說現在法國的各家鑑定機構的業務都比往常上升了快百分之三十。
當然了像是凡爾賽博物館這樣的機構,還不至於像是普通的小畫廊那樣遇到過於低劣的仿品,到這裡來的都是仿的能入眼的,或者說是不知道作者的古畫被送過來鑑定是誰的。這種古畫鑑定如果不是流傳下來名字大師的作品,誰知道幾百年前的一個人叫什麼名字,就算畫家在作品裡留下了名字又有什麼意義,張三還是張三,李四還是李四,也變不成提香齊白石去。
方逸痛苦的是自己現在每隔上兩三天就要被尼克叫到博物館一次,一些看上去像又像的作品往往都要先請方逸這個編外鑑定師看一遍,然後在進行一系列的檢測。也就是說一些似是而非的作品就會讓方逸跑一趟,開始的時候方逸還樂的屁顛屁顛的以為又能近距離觀察一下大師真跡,不過去了好幾趟之後就有點兒厭煩了,很多送過來的古畫都不是大師作品。
歐洲的社會,一個王朝能傳大幾百年之類的,它們的王朝換代很少,因為各個國王的腦袋上還有教皇壓著,動亂少從另一個方面說藝術品儲存下來的機率就大。很多不出名的畫家作品也就相對容易儲存下來。就像是現在,方逸往博物館一跑十有**就是看這些沒有什麼大意思的古畫,市場上的出售價也就是按著年份來的。大幾千到一兩萬不等。
坐在沙發上捂著額頭,方逸腦子裡跳出了一句話:尼克這幫子人變懶了!現在方逸感覺很多畫明明他們自己就有杯疑了還非要拉自己去跑一趟,這樣有什麼意思嗎?
這邊方逸抱怨人家拿破畫煩自己,完全沒有想過尼克這邊人對著方逸現在說話的重視之情,站在畫前看了幾分鐘就直接斷定了作品的真偽,而且很快的推斷出了作品上可能畫的是誰,這樣的本事可不是什麼人都有的。當然了胡扯的另說。你隨口說出的東西還能獲得很多鑑定師的贊同那就真是很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