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端的造型,象徵三清之意,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太清玉冊》卷五有言:“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是也”。即認為其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正文 第七百四十五章 殘疾老者
道士常以單手持帝鍾,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雲:“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意思就是“古代祭祀時,跳神的舞蹈者手裡拿著一種叫做鐃(音同撓)的樂器,而帝鍾就是按比例縮小的鐃。”
在道教的各種科儀、齋醮上,往往少不了誦經、上表(向天庭呈送表文)的活動,而其中就少不了道教音樂的陪襯。其中,最為重要的樂器就是帝鍾,有迎請諸聖的作用。
經單上,將帝鍾放在左邊稱琳,放經單右邊稱琅,有的帝鐘上還刻有符咒、神像、經文以及裝飾有金銀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滿目”之讚譽。
通常,帝鍾往往由科儀上的高功法師使用,施法時從法壇上拿起帝鍾,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鹹欽”,動作十分優雅。
而帝鐘的使用也有嚴格的定製,一般在呤詠提綱、舉天尊等處用“風吹鈴子”,在誦經、禮誥、朝懺等處用“滴水鈴子”,且在嘆文處唯用鈴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處比較廣泛的法器。
此時,左非白手中的東西雖然也是帝鍾,卻也有些不一樣。
最起碼左非白能夠感覺到,這隻帝鍾絕對不是凡品,單單剛才那一響的威力,便能說明,這一隻帝鍾,其品質也絕對不會低於一品法器。
既然也是天師傳下來的東西,便叫做天師帝鐘好了,左非白心中想到。
關於帝鐘的作用,左非白也略有猜測。
帝鍾在道教中多是以法器的面目出現。在華夏古代道教的認識中,帝鍾發出的叮鐺聲,在人類聽起來是一種悅耳的音樂,但在妖邪、鬼魅乃至殭屍聽起來卻是十分刺耳,心驚膽戰。
在清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