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我的地頭上,還指著我家肄業風水興旺處,晦氣得很,趕緊抬走吧。”
閔安暗歎一口氣。她要仵作不說的細處,就是彭因新手指的那方,看著有些蹊蹺,為了避免旁生枝節,她特地一手掩蓋了過去。可是這個無眼力價的溫什,竟然直接嚷了出來。
巡檢等一眾隨從一心聽從閔安的安排,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也聰明地當成沒有發生過。他招手喚兩名兵士過來抬走彭因新屍身,還未來得及動作,眾人身後又傳來一句呼聲:“慢著!溫老爺說得很有一番道理,臬司大人為何不細細查探下緣由?”
閔安回頭去看,桃花溪前疾步跑來一小隊兵卒,他們抬著一頂青黑垂幔官轎,前面打了旗牌儀仗,風風火火地趕過來,顯出很急切的樣子。
閔安看了看官牌和青旗,掂了掂來人的官銜,朗聲問:“不知是哪位大人蒞臨敝州?”
官轎簾子一把被人掀開,從轎中走出一名三十來歲的矮短男子,朝閔安拱拱手:“說起來,下官還是大人的舊識,大人看在在下官兄長面上,也應聽下官這一回,去彭千戶指向的山包查一查。”
閔安仔細辨認男子面目,認出了一些熟悉的影子,笑道:“老東家的面子,自然是要拂照一些的,畢大人所言極是。”心裡暗暗擔憂,畢斯家的人來這裡做什麼?彭因新一死,他就趕到了案發現場,倒像是接到訊息專程來一趟似的。隨著他這一來,以前在楚州作惡的彭馬黨勢力又得顯露了出來,仍是牽扯到彭因新和畢家的關係。
畢斯之弟畢節連連向閔安拱手:“並非是下官有意忤逆大人的查判,只是彭千戶死得蹊蹺,不查個乾淨,難以向宮裡頭交差吶。”
閔安帶人偕著畢節一起朝前面山包走去,一邊還細細問畢節:“畢大人怎會到左州?”
畢節答:“實不相瞞,因彭千戶一年前犯了大錯,宮裡頭有些不放心,特意委派下官來督查彭千戶政績軍業的,沒想到下官一來左州,就先遇上了彭千戶的死訊。”
這個理由倒是冠冕堂皇,閔安抿了抿嘴,沒說什麼,攀上了山包。
☆、第128章 吉石天相
山包上草木遍佈,石塊聳立,左右望去都無異處。畢節撇開一眾人,手裡持著一根木棒四處敲打,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閔安問:“大人一來,執意要檢視山包,此刻又尋個不停,難道是這裡還藏了我等所不知的古怪?”
畢節合手向閔安作揖,站在上風處朗朗說道:“既然大人發問,那下官也不隱瞞。不錯,下官從京師來,曾在街頭聽到小兒傳唱‘木子李,木子李,風吹西京落地去。白王氣,白王氣,元陽未倒換大旗。桃花溪,桃花溪,十里流水困錦衣。香山裡,香山裡,玉石騰空躍紫鯉’,心裡覺得十分驚異,後來歌謠傳到宮中,引得太后震怒,太后著下官來一趟左州,一是督查彭千戶的軍績,二是探訪歌謠所唱是否屬實。”
閔安已隱隱聽出端倪,忙道:“歌謠只是小兒信口胡掰,算不得什麼,太后與大人切莫當真。”
“大人有所不知。”畢節淡淡道,“來之前,下官就去欽天監地冊中查過,僅在左州白木山前探到有一處桃花溪,溪邊百花競放,招惹蜂蝶,香味薰染山包峽谷,使得此處落了個雅稱,叫做‘香山’。”他用木棒遙遙指向彭因新仆倒的屍身,又說:“彭千戶身著三重錦衣,死在桃花溪前,手指香山那邊,不正是應驗了歌謠裡的傳唱嗎?”
歌謠一共有四句,前面三句似乎都起了照應。閔安聽得出內中的古怪,就連跟過來看熱鬧的溫什,也暗暗覺得不大妙。
歌謠所說,木子李與西京,隱隱是指李培南來西疆落地生根,且使白王生氣之事。白王即是皇字,元陽諧音元央,幼帝所在的年號,既然“元陽未倒換大旗”,那麼可推演出,在元央年號還未廢除時,皇家的龍旗已經被人替換了。誰人能有這個本領呢?歌謠的最後一句又指出,在香山裡,有一塊玉石上騰空躍出紫鯉,而鯉又是李的諧音……
巡檢咳嗽一聲,走上前來說:“卑職斗膽提醒大人,小兒歌謠多是謠讖,總有一些險惡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亂,故意藉著小兒的傳唱,來挑撥宮裡與李家公子的關係。”
畢節睥睨巡檢一眼,將他看得後退:“謠讖?本官看未必吧。先不說李家公子有沒有這個野心,就是論謠讖起來的作用,也值得宮裡一陣擔憂。若是民間的方士、儒生、賓客聽進去了,還以為是天意使然,都結集起來擁簇李公子造反,那時的後果又有誰能擔當?所以說,諸位大人不要再推三阻四了,都跟著本